9月9日,毛泽东逝世四十周年纪念日。一周前的9月3日,唐山举办了大型纪念活动,张玉凤以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身份出席。
9月9日,是毛泽东逝世40周年纪念日。
一周前的9月3日,唐山举办了大型纪念活动,纪念毛主席逝世40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和唐山抗震救灾40周年。
当天,张玉凤以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身份出席。
注意到,1960年,年仅16岁的她从牡丹江市铁路局,被选调为中央首长专列的列车员,不久被调到毛泽东的专列上当工作人员。1970年,她被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后又担任毛泽东机要秘书兼生活秘书,直到毛泽东逝世。
铁道部处级退休干部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新华社高级记者段文华以及《党史纵览》、《快乐老人报》等媒体,都曾发文讲述张玉凤离开中南海后的生活。
2005年第4期《党史纵览》刊文称:张玉凤曾在毛泽东的指导下练习过书法,退休后开始练字,且成就颇高,不少专家评价她的字很有“毛体”的风采,她还担任过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的顾问。而且,退休后,张玉凤主编了24卷本5000万字巨著《毛泽东藏书》。
段文华发自2009年的一篇文章称,退休前,张玉凤在铁道部老干部局工作,是个处级干部。她的丈夫刘爱民是铁道部一位处长,“1米80以上的个头,浓眉大眼,标准的男子汉,用现在年轻人的话说,长得很‘酷’”。他们有两个女儿,长大后都赴美留学,“很有教养,像爸爸妈妈一样漂亮。”
张玉凤与丈夫刘爱民
“张玉凤说,她不想出名,也不想逐利,只想过几年平静安稳的日子,特别不愿意被别人打扰,包括接受采访”,段文华写到,张玉凤之所以跟自己来往,“由于我比她大几岁,也许她觉得我是个老同志,说话办事比较沉稳,又是中央新闻单位的,所以她认为我是可以信任和交往的朋友”。
《快乐老人报》2013年11月刊文称:张玉凤的两个女儿都很出色,大女儿在美取得博士学历,且已定居美国;小女儿是一位妇产科大夫。“每当有人向张玉凤问起她的家庭和一些敏感问题时,她总是笑答:‘我每天与孩子们在一起,我是什么样的人,她们还不知道?一些以讹传讹的流言的确让孩子们有不小的压力。可我是她们的妈妈,她们相信我’” 。
多次参加毛泽东相关纪念活动
“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张玉凤非常低调,除了少量公开发表的文章,几乎从未接受过专访。
包括前述出席纪念毛泽东逝世40周年活动外,张玉凤近年来的几次公开亮相,都是在毛泽东诞辰纪念日、逝世纪念日等举行的纪念活动中。
2008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5周年纪念日,毛泽东女儿李讷、张玉凤以及毛泽东警卫员田云玉等人,都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两年后的12月26日,张玉凤也同样到毛主席纪念堂参加纪念活动。
2015年,在3个多月时间内,张玉凤两次出现在毛主席纪念堂。2015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纪念日,张玉凤携丈夫刘爱民前往毛主席纪念堂,并与与毛泽东的女儿李讷、女婿王景清以及毛新宇一家等合影留念。
三个多月后的12月26日,张玉凤再赴毛主席纪念堂参加毛泽东诞辰纪念日活动。
2015年12月26日,张玉凤与毛新宇、刘滨夫妇在毛主席纪念堂
2013年1月30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张玉凤和陈毅之子陈昊苏相遇,两人握手问候。
同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37周年纪念日,举行了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暨四部新书出版座谈会,上将刘源和张玉凤都出席了这个活动。
另外,张玉凤也会出现在一些公益场合。
2014年8月31日,张玉凤夫妇、毛泽东晚年图书管理员徐中远等人现身云南大理捐资助学。由江苏中远助学帮老基金会捐助设立的“圆梦班”正式落户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帮助60名学子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
大事件见证者
张玉凤在毛泽东身边工作这6年(1970年至1976年),发生了“九一三”事件、“乒乓球”外交、周恩来逝世等大事件。作为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是这些大事件的见证者。
不过,张玉凤从未撰写过回忆录,只发表过《毛泽东、周恩来晚年二三事》、《我所知道的毛泽东的部分真相》等少量文章,讲述当年的故事。
周恩来逝世后,毛泽东没有出席追悼会。“政事儿”(微信ID:gcxxjgzh)注意到,张玉凤曾在《毛泽东、周恩来晚年二三事》中讲述其中原因。
张玉凤回忆:当时,毛泽东行动已经很困难,两条腿不能走路。
“中央考虑到主席病重,便没有安排毛主席参加有关周总理逝世后的一切活动。毛主席审阅这个报告(有关周恩来追悼会)时,我一直守候在侧。不知道为什么在我这个普通人的心里,一直存有一线希望:或许会有四年前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那样的突然决定,主席也能去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一句憋在心里许久的话,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冒昧地问主席:‘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一直处于伤感中的主席,这时,一只手举着还没来得及放下的文件,另一只手拍拍略微翘起的腿,痛苦而又吃力地对我说:‘我也走不动了。’听到这里,再看看眼前病榻上痛苦万状的毛主席,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
在《我所知道的毛泽东的部分真相》一文中,张玉凤写道:1972年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时,毛泽东的身体状况就已经令人惊讶,“上汽车时,毛主席几次想踏着车门台阶上去,但就是上不去。后来还是我扶他上了汽车”。
在文中,张玉凤还提到,毛泽东讨厌“万岁”、“万寿无疆”等“屁话”,“他真正关心的是他离开这个世界以后人们怎么看他”。
来源:凤凰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