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群众脱贫 哪怕干部脱皮 鹤峰县移民局驻走马镇栗山村尖刀班侧记

2018-08-15 17:59  

“自从来了尖刀班,大事小事他都管,引导群众奔富路,栗山人民笑开颜!”

栗山村一组群众向尚一边吟诵着小诗,一边吧嗒吧嗒地抽着黄鹤楼的纸烟,内心的喜悦已按捺不住溢于颜表!

向尚就是栗山村从建档立卡贫困户摇身一变住上洋房、购起小车的一群人中的一个缩影。

栗山村位于走桑公路距走马集镇17公里处,全村369户,1074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1户314人,目前纳入2018年最后一批脱贫人口36户76人。该村属于湖北省重点工程江坪河水电站移民重点村,由县移民局驻村帮扶也算是“专业对口”。

2018年初,为响应州委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县委整县脱贫摘帽的战略部署,县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向绍安同志亲自挂帅担任精准扶贫帮扶工作“第一队长”, 从单位抽调4名正副科级干部驻村,与栗山村党支部书记、材委会主任共6人组成栗山村精准扶贫“尖刀班”,走马镇人民政府称之为“A类尖刀班”。

工作中,尖刀班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围绕贫困户“一有两不愁三保障”、村级九有、人居环境整治等重要指标,做到“七到村、七到户、七到人”, 深入开展群众思想工作,检查落实惠民政策,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扶贫扶智活动,全村贫困户脱贫奔小康的目标正在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尖刀班”塑造了团结、和谐、充满活力、各尽所能、配合默契、无私奉献、亲密无间、积极向上的群像。

“私车公用”的尖刀班长——龚  斌

龚斌(左三)带头深入抗灾第一线

“龚斌,你回来没有,你答应的话还算数吗?”妻子又一次打来电话。本来约好双休日开车和妻子出去旅游散心的,因为要迎接上级精准扶贫工作巡查,这个双休又泡汤了,不仅人没回去连车也没回去,龚局长不得不再一次给妻子说声“对不起!”。公车改革后,单位没有了公车,可是驻村工作中很多时候是需要用车的,乘坐客车没有那么方便,况且到边远的组和户是没有客车的。于是班长龚斌带头讲奉献,长期将自己的私车用于尖刀班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却从不找单位报销1分油钱,有时候,同事们也会主动给他补油钱,可他总是谢绝。一个县移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就这样成了私车公用的尖刀班长。

带病坚持工作的“连长”——李明桂

李明桂(左一)化解贫困户情绪

“连长,你的手不疼吗?”知道情况的人都会这样问他。可是我们的“连长”总是微微一笑了之,不免勾起旁人的几分怜惜和敬佩。人人都称“连长”,其实他叫李明桂,现任县移民局工会主席,年轻时当兵在部队任过连长和营长,虽然56岁了,却仍是一副好身板,体力旺盛得很。不幸的是在今年春节期间,他为了给家人准备一餐丰盛的年夜饭,感谢家人对他过去一年来工作上的支持,在用切割机锯猪蹄时不小心将自己左手大母锯掉,由亲人送到宜昌医院才结拢。为了不影响工作,他硬是打起钢针在村里一工作就是一个多月,后来去医院取出了钢针,本来他可以请假多休息几天,但是时逢那几天村里工作太忙,他没有向领导提这个要求,而是连续几天打起吊针消炎也在村委会电脑上录入资料,有贫困户到村委会办事见到此情景,由衷地向“连长”树起了大母指!

“不顾家”的包村干部——张国贤

张国贤(左一)入户完善资料

“叔叔,您快回来一下,您妈妈说她的钱被别人偷了!”张国贤接到侄儿的电话心中顿时五味杂陈。虽然工作的地点离九旬老母亲的家不算太远,他还是坚持到晚上下班以后才借个车急匆匆赶回家看看,第二天天刚亮就赶回了工作地点。张国贤是走马镇本地人,年轻时担任过乡镇党委书记和县直几个单位的局长职务,也算是老领导了。他的母亲今年87岁,患有老年痴呆症。回家了才知道,其实他母亲是自己把家里的两万元现金交给她信得过的人保管起了,然后自己又不记得了,所以才哭着告诉别人钱被偷了。有人说张国贤有大禹治水精神,一点也不假。按照年初的分工,张国贤今年是栗山村的包村干部,村里的一切工作他总是要比别人多操一份心,尽管离老家很近,可他坚持在帮扶村安营扎寨,以村为家,宁愿当个“不顾家的包村干部”,也不当“走读干部”。

精益求精的材料员——袁体坤

袁体坤(右一)入户耐心细致宣讲政策

“他说的话我们相信,他做的事我们放心!”尖刀班的领导这么评价,老百姓也这样评价。他就是尖刀班成员袁体坤同志,是县移民局派驻栗山村尖刀班年龄最小的,曾经在县纪委工作十多年,养成了他做事精益求精的性格,他经手或参与的每一件事总是力求做得更好,让人放心。同时他又在县直单位担任过多年一把手,培养了他能说会写会干的综合能力,在尖刀班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材料员”和“宣讲员”的角色,放得下架子,担得起责任,尤其对党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解读、培训、宣讲有他独到的方式方法,学得深,讲得透,总能收到好的效果。他常常在其他人休息的时候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工作,修整精准扶贫软件资料,应对各级各部门要求上报的材料,却没有怨言。

出满勤的村支书——向红霞

向红霞(左五)群众会上宣传医保政策

“向书记,6组部分农户家里进水了”“向书记,我们一组多处庄稼被洪水冲了”“向书记,……”每天接打30个以上的群众电话,栗山村党支部书记向红霞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解答或作出安排或身体力行。用她自己的话说:这是群众对我的信任,说明我还是群众的主心骨。向红霞把为村民服务当成了生命中的头等大事。据她本人回忆,自从3年前当选栗山村党支部书记,几孚就没操心过自己的家务事,家务劳动全落在了爱人身上。今年是全县整县脱贫摘帽攻坚年,向书记更是工作起来没有节假日,有时甚至没有白天黑夜。今年在7月的一次尖刀班碰头会上,大家认真汇报和核对出勤情况发现,自今年4月以来,向红霞书记仅仅请了半天假,那是他爱人外出务工不小心左脚骨折,请假送他去卫生院,其余时间全部在村里为群众办事。从此,栗山村里有个连续三个月出满勤的支部书记的消息就逐步传开了。

矛盾纠纷的灭火器——向延峰

向延峰(右二)实地调解矛盾纠纷

“向主任,五组的纠纷必须你到场才能解决好,我们做了好半天思想工作都没得效果!”接到小组干部打来的电话,村委会主任向延峰立即放下手头的工作,驱车赶往本村五组,经过一番努力,一起易地搬迁拆旧建房纠纷得到成功调解。栗山村村委会主任向延峰,虽然学历不高,可在农村工作尤其是维护稳定、协调矛盾纠纷方面真算是有一手。多年来,凡是经过他到场调解过的纠纷,没有调解不下来的。今年以来,栗山村先后发生较大的矛盾纠纷十余起,在他的主持和尖刀班其他成员的配合下全部成功化解,对象的情绪全部得到了有效梳理,所以人称向主任为“矛盾纠纷的灭火器”。向延峰(右二)实地调解矛盾纠纷

栗山村“尖刀班”,藏龙卧虎,个个精英,团结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在栗山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役中无坚不摧,栗山村群众与全县人民同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日可待!

(来源:鹤峰县移民局  通讯员:周琦)

责任编辑:吴垚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