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脱贫不忘乡亲

2018-08-07 10:48  

2000年,巴东县野三关镇上李坪村村民李红平,和村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外出务工。2011年,因妻子病情加重,李红平决定留在家里,一边务农,一边打零工。

在外11年,李红平辗转大半个中国,凿过隧洞、搬过石砖……“下苦力”在李红平看来,是自己能出门挣钱的唯一方式。“隧洞里湿气很重,我身体也越来越差。”回忆起在外打工的日子,李红平轻轻叹了口气。为了让家人能过上好一点的日子,他曾独自一人在潮湿、阴冷的隧洞里,不停凿着坚硬的岩石。

由于李红平和妻子的身体不好,打工攒的钱大都花在药费上,生活一度十分窘迫。2014年,李红平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李红平被确诊为脑梗,加上妻子病情反复,夫妻双双住进医院,欠下4万元债务。

为尽快还清债务、改善家庭经济条件,李红平出院后在扶贫工作队、村“两委”的帮助下,种了20亩辣椒,由于天公作美加上市场行情较好,收入渐有起色。

2017年,李红平不仅还清了债务,还顺利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虽然因种辣椒脱贫,李红平还是觉得辣椒市场行情波动大,收入不稳定,抗天灾能力较弱。“几场大雨一下,一年就白忙了。”李红平说。在外务工时,看到别人种中药材,市场前景不错,于是他想转型种中药材,而且他还想带动更多的贫困户一起种。

今年元旦刚过,李红平便开始外出考察中药材。他综合市场、抗病能力、收益等因素后,选择了大黄和贝母两种药材,并将种植想法告诉了州农业局驻上李坪村“尖刀班”,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3月,在“尖刀班”的帮助下,李红平成立了巴东县宏鹰生态林药专业合作社,“尖刀班”成员柳文录带着他到利川市考察药材种植。

发动贫困户种药材的过程一开始并不顺利,“很多村民没有接触过,一开始并不看好这个产业。”李红平被贫困户泼过很多次“冷水”,但他并没有放弃。“我让他们先试种,并承诺包收。”李红平的诚意打动了不少贫困户,其中还有一位70多岁的五保户老人。

“现在已有14户贫困户在种中药材,一共38亩。”李红平说,他给每个贫困户先免费发放中药材种子,跟他们签订收购合同,等获益后,再收种子钱,平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

“找我要药材种子的贫困户越来越多,这段时间又登记了20户。”李红平语气里充满成就感。

目前,李红平已种了20亩大黄、10亩贝母,每亩又套种了60棵漆树,“我这是长中短三结合。”他笑着说,贝母当年种,当年就可以收,大黄两年后就能收获,漆树6年后就可以割漆。他已经发动不少贫困户像他一样套种,“这样年年都有收益。”李红平希望乡亲们能早日脱贫,上李坪村越来越好。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杨 秋

http://szb.enshi.cn/esrb/html/2018-08/07/content_114501.htm

责任编辑:李安雯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