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人下河戏水避暑需当心!1天5起游泳遇险事件!

2018-08-06 16:52  

连日来,州城的高温天气让许多市民选择在清江河内戏水避暑。但是,对于水情不熟悉的市民而言,这些陌生水域的“隐形杀手”可能无处不在。

前段时间,在州城二水厂附近水域一天之内就发生5起游泳遇险事件,导致其中1人不幸溺亡,为游泳安全敲响了警钟。

父亲教孩子游泳

因不熟悉水情溺水身亡

“快救我!”7月19日下午5点12分,在州城二水厂附近的金山大桥下水域附近,一声歇斯底里的呼救声惊动了正在附近游泳的几名恩施冬泳协会队员,朝着呼救声望去,只见一名男子在该水域回水湾的一个漩涡处拼命挣扎呼救。

见状,冬泳协会的队员刘尚元、刘裕江、向建忠、谭国权、姚燚、袁艳忠等6人拿起身边的“跟屁虫”(救生浮球),分别从不同的方向跳入水中,迅速向遇险者游去。

但是由于这名溺水者距离队员们太远,加上水流很急,还没等队员们游近他身边,他便沉入水中,不幸遇难。姚燚告诉记者,“看着这名男子消失在我们眼前,真的很难过,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回到岸边。”

在返回的途中,冬泳协会的队员们又看见一个少年和一个中年男子攀附在回水湾的山崖边,露出惊恐的神色。“救我。”这名少年微弱地叫道。

在经过简单地分工之后,6名队员分为两路,分别将男子和少年救上了岸边。

上岸后,少年和男子身体已经十分虚弱,而且少年的脚上被碰得到处是伤。这时刘尚元才想起,大约在几分钟之前,这名少年正在父亲的带领下学游泳。于是刘尚元便问少年,“刚才溺水的是你的父亲吗?”

此时少年已经被眼前发生的一切吓蒙了,全身发抖地回答道,“好像是的,我的父亲已经不见了……”

事发之后,恩施市小渡船派出所民警立即赶到现场,证实了遇难者廖某为恩施新塘人,在州城工作,家中有一儿一女,而儿子正是被救起的这名13岁少年。

之后,民警安抚了遇难者家属的情绪,并联系打捞事宜。直到7月20日下午6点多,溺亡者的尸体才在冬泳协会队员廖福智的协助下打捞上岸。

记者了解到,7月19日,包括上述3人在内,共有5人发生溺水事件,其中一人是在当天早上溺水被成功救起,而另外一人则是在当天下午4点半左右被成功营救,仅仅距离廖某遇难只有半小时的时间。

事故多发水域存在“回流死亡区”

为什么一天之内在同一水域会发生5起溺水事件?对此,冬泳协会队员刘尚元解释道,该水域以前是州城市民游泳的天然浴场,数年来未出过安全事故,但是近几年因施工和洪水等因素的影响,改变了该河道的流向,并在此形成了一个回水湾。

清江河水情多变市民下河需谨慎

据冬泳协会的队员们介绍,二水厂水域以前是州城市民游泳的天然浴场,数年来未出过安全事故,但是近几年因施工和洪水等因素的影响,改变了该河道的流向,并在此形成了一个回水湾。如果市民在不熟悉水情的情况下误游入回水湾,就会被水流带入深滩,很难再游回岸边,从而因体力不支导致溺水。

据介绍,除了二水厂,州城清江段还有3处水域水势比较复杂,其中包括了猫子塘、滨江花园、大沙坝等河段水域,这4处水域不仅水草较多,同时回流、暗涌也让很多市民防不胜防。

对此,恩施市公安部门也提醒:河道、水库是夏季溺水事件的高频发生地点,市民尽量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更不要去陌生水域游泳,应选择有人看管的游泳场所。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学生游泳安全方面的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同时,培养孩子游泳方面的技能,教会孩子溺水自救措施,一旦发现有人溺水,一定在第一时间报警,不要盲目施救,要保持冷静,寻找最合理的方式进行救援。

小编在网上搜到的数据

令人触目惊心!

据央视新闻,

从今年6月25日到7月4日

短短10天间悲剧接连发生,

全国各地至少已有20余名孩子

因为溺水而不幸遇难……

而从7月5日到26日,

又有9名孩子溺亡,

一人失踪!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

至少有30多个孩子

如花的生命在瞬间凋零!

这些还是不完全的统计数据!

警钟一次次敲响

让人心痛又无奈

他们还那么年轻

本该无忧无虑的玩耍

结果生命却永远定格在12岁、13岁

……

这些误区导致悲剧发生

爸妈们一定要警惕!!

▶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

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

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地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每次听到这样的案例我们都很揪心!

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在情感上、道义上,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来源:恩施晚报、湖北日报、学校安全教育平台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G192oSxpTJUgMMORvRBhQ

责任编辑:郜月飞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