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一男子为“网恋”借高利贷,被骗17万,结果对方竟是男的...
你知道自己在网上都和什么人在聊天吗?
你知道自己在网上的女朋友都长成啥样子吗?
你知道自己是怎么被骗的吗?
这不是个笑话,你也不能只做个看客。
事情得从2017年10月中旬说起,湖北咸宁一个叫李某航的人,通过网络某社交平台注册了一个网名叫“杨涵”的女性身份,并利用这个虚拟身份成功吸引到巴东籍男子黄某的注意。
黄某在浏览“杨涵”在其个人主页上传的多张“自拍照”后,很是心动,两人互加微信,如此一来二去,在一段时间的交流后,还是单身的黄某开始向“杨涵”积极示爱,希望她做自己女朋友,“杨涵”一边积极回应,一边又提出要看黄某的表现,于是······
为了积极表现,黄某对“杨涵”几乎是有求必应,如此大气,怕是黄某自己都被自己迷住了。
在一步步取得受害人黄某的信任后,“杨涵”开始给黄某挖坑,说自己在网上赌博赚了很多钱,还在云南投资有玉石店,就要求黄某也跟着他一起赚钱。在和黄某确定为“网恋”关系后,“杨涵”又编造了一场自己开车将人撞伤的车祸,急等着用钱,自己的钱又不能立即拿出来,希望黄某能给他打钱过去应对眼前的困难,之后“杨涵”又利用黄某的心里,打苦情牌,2个月时间,以各种理由要求黄某给自己转账共计人民币17余万元。
当然,这个钱“杨涵”名义上是借,还蒙在鼓里的黄某还美滋滋的躺在床上,幻想着“杨涵”的美貌和即将迎来的挣大钱的机会,这一切美好都让黄某看到自己人生的巅峰。
所以,这时候,生活站了出来,给了黄某重重一巴掌加一铁拳。
为了给“杨涵”借钱,黄某甚至不惜代价,通过网络借贷的方式得到大量现金。然而,已经过了还款期限很长时间,“杨涵”承诺的还钱时间却迟迟没有兑现,无论怎么和“杨涵”联系,要么就是没钱,要么就不回信息不接电话。一边是借贷公司天天催款骚扰,一边又是越来越看不透的“小女友杨涵”,黄某在痛苦中和“杨涵”僵持了一个多月,被逼无奈,最终决定到巴东县公安局报案。
到公安局报案前,黄某对“杨涵”还抱着一丝幻想,原因是“杨涵”和绝大部分骗子骗到钱后就彻底销声匿迹不同,每次黄某找“杨涵”找不到,怀疑自己被骗时,“杨涵”就冒出来和黄某解释、争辩几句。
当然这最后一点的希望,很快就被巴东公安民警给踩碎了:
经过调查,民警发现这位让黄某日思夜想的“杨涵小女友”,竟然和他一样,是个男的,个男的,男的……
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巴东县公安局立案后,辗转多地,缜密侦查,发现“杨涵”的扮演者李某航在湖北咸宁一带活动,办案人员立即赶赴咸宁,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于2018年3月成功将涉嫌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李某航抓获归案。
现今社会,随着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电信诈骗犯罪频频出现,花样百出,无孔不入。将许多家庭多年辛苦积攒的钱财瞬间洗劫一空,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
大家在面对各种骗术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凡事多存疑心,多与人交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求助。
从我县近半年发生的电信诈骗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作案方式:
1.冒充公检法机关、部队军官等工作人员诈骗。
犯罪分子首先冒充电信部门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拨打电话告知其电话欠费,在受害人声明该号码不是其所用后,即谎称受害人身份信息可能被冒用捆绑登记了欠费电话,并声称帮助受害人联系报案。随后,犯罪分子让同伙假冒警务人员接听或打来电话,称事主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黑钱、诈骗、贩毒等犯罪活动,要求受害人将银行存款尽快转移到其指定的所谓安全账号进行保管,再就是冒充部队军官以指定购买部队专供产品进行诈骗,这两类案件共发案8起,占全部发案的13.7%,涉案金额20余万元,占全部涉案金额的11.2%。
2.网上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将某些时尚商品以极低价格在互联网上贩卖,以风险抵押金、税款等诸多名义,让受害人向其提供的帐户汇款,后删除所有网上信息逃逸。共发案3起,占全部发案的5.1%,涉案金额15万余元,占全部涉案金额的8.4%。
3.虚构办理低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短信、QQ、MSN等方式发送可办理低息贷款或信用卡套现业务,以提前交纳手续费、税款、利息、代办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向其提供的帐户上汇款。共发案20起,占全部发案的34.4%,涉案金额52万余元,占全部涉案金额的29.3%。
5.冒充亲友诈骗。
犯罪分子先打电话联系受害人,让受害人猜猜“我是谁”,顺势称是受害人亲友,并将于近日来访。后又以途中发生急事(如:车祸善后、就医、嫖娼被抓)需要资金为由,让受害人向其提供的帐户上汇款。共发案6起,占全部发案的10.3%,涉案金额10万余元,占全部涉案金额的5.6%。
6.虚构招聘、婚介信息诈骗。
犯罪分子以短信或在报刊等媒体刊登招聘公关、婚姻介绍等信息,以报名费、面试费、服装费、介绍费、手续费等名义,让受害人向其提供的帐户上汇款。共发案3起,占全部发案的5.1%,涉案金额17.4万元,占全部涉案金额的9.8%。
7.冒充上级部门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电话改号软件假冒上级部门领导、秘书或工作人员等身份,给基层单位负责人打电话,以推销书籍、纪念币、划拨款项、配车、帮助解决经费困难等为由,让受骗单位先支付订购款、配套费、手续费等到指定银行账号。共发案5起,占全部发案的8.6%,涉案金额100万余元,占全部涉案金额的56.4%。
此外,还发生冒充电视栏目场外中奖诈骗、虚构信息对受害人进行威胁诈骗、网上刷单诈骗等案件。
任凭骗术千千万,归根结底就一点:要钱,任尔东西南北风,防骗招数一点通,不给!
来源:恩施晚报
责任编辑:谭晓慧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