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上架天梯,崖壁里建蓄水池,恩施这个村的村民为了水豁出了

2018-07-31 21:07  

签“生死状”,

从绝壁上架天梯引甘泉,

建始茅田铁厂村的95户农家

告别了吃“天落水”的日子!

一起来读读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

△绝壁上架天梯

△一管甘泉出山洞

一个“渴”字愁心头

建始县铁厂村是一个极度缺水的村子。生活在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吃水离不开“三件宝”:打杵、脚背篓、背水桶。

△清泉进农家后,农妇游泽炳说:“终于甩掉了背了大半辈子的背水桶!”

每家每户都在在屋旁山脚下挖坑储水,吃“牛脚洼洼水”。下雨三天有水吃,天晴三天没水吃。到了冬季,家家户户都得背水吃,铁厂村7个村民小组背水吃有两个取水点,村委会下边3个组在一个小地名叫‘樟木水’的地方取水,村委会下边4个组在小地名叫‘毛狐狸’的地方取水!一个壮劳力一天最多背回三桶水,村民常常通宵达旦排队取水背水。

吃水问题不彻底解决只有外逃!只要有条件,这里的村民就想方设法往外搬,原本有179户500多人的村如今仅剩97户321口人。

村民成立探寻水源“尖刀班”

2017年1月2日,前来驻村帮扶的乡党委书记冯成碧在“支部主题党日”上关切询问,铁厂村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什么?

首当其冲是解决吃水难的问题!”在场的游泽胜等党员和村民代表不假思索作答。

一定要花大力气啃下村民祖祖辈辈吃水难这块‘硬骨头’!找水源的事你们负责,资金由我来想办法!”冯成碧拍板定夺。

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曾有过打猎、抓中药材,攀岩身手敏捷的村民刘齐堂、游泽玉、游泽喜和彭仁伟4位村民当场主动请缨,组成探寻水源“尖刀班”。

“我来带路!”1月12日清早,住在水源绝壁对面半山腰垭口的70多岁老人梁朝凤自告奋勇站了出来。老人带路,村支书徐芳青和几位探水源“尖刀班”队员沿着梁朝凤老人老屋下方陡峭山坡下行,一路上荆棘丛生、怪石林立。

△水源就在对面的那座大山中

第一次探寻水源以失败告终

好不容易到达沟壑里,只见绝壁水源处,沟深岩高,根本无法向上攀行,即便想办法上去了,今后材料也无法运上去,第一次探寻水源以失败告终。

“唯一的办法就是从绝壁顶峰向下找,顺便也开辟一条运送材料的山道!”回程的路上,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从绝壁顶端“砍”出一条寻水之路

1月18日,寻水人员带着干粮和水,拿上斧头、镰刀又上路,遇悬崖峭壁便砍杂树搭梯,硬是从山峰顶端往下“砍”出一条直通绝壁水源上方的一条长达2.5公里的寻水之路。

绝壁顶端四周都是悬崖,探寻水源队员取下随身携带的长绳,拴在悬崖边的大树上,攀绳而下。

队员下到崖底,见半崖洞里水流下来,个个兴奋不已。顺着绝壁徒手攀到洞口,只见一泓清泉溢出洞外,大家大声喊道:“找到水源啦!”“找到水啦!”

“好嘞!”翘首以盼的村民应声作答,整个山谷一片欢腾。

召开“诸葛会”,村民意见得到认同

“能不能尽量减少一下工程难度,就在洞口下方沟底修蓄水池?”

“使不得!”

“为何?”

“沟底修蓄水池,遇上面石头滚落砸坏了谁来维修,再就是水位低,建成了村里还是有一部分村民吃不上水!”

“若在洞口修蓄水池,既不担心维修的事,抬高水位50米,可完全满足全村人吃上水!”

“有道理!”

“诸葛会”,村民意见得到在场乡领导的一致认同。

6名村民口头相约,签下“生死状”

“别说现代设备进不了场,就连骡马都下不去!”

“这弄不好可要搭上性命的,支付再高的工资我们也不干!”

竞标包工头带着工人沿着探寻水源路线一遭走下来,站在绝壁顶端悬崖下,工人们头摇得像货郎的鼓,曾信誓旦旦的包工头一脸无奈。

现场,村民主动向前来的乡党委书记冯成碧请战。

“我们来!”

“党得政策这么好,基层干部落实好,关键还看我们群众是否主动作为干得好!”

“一碗饭都端到你面前了,难道还要人喂啊!”

只要村民有水吃,就是搭上性命也值!”曾有着打猎、挖种草药攀岩经验的6名村民口头相约,签下“生死状”。

他们是

55岁村民李天佑、50岁村民刘齐堂、50岁村民李佑川、48岁村民游泽喜、42岁村民游泽玉、33岁村民彭仁伟。

拿命换来的清泉

从绝壁引水,有多难多险?

△行走十分困难

记者在村支书徐芳青等的带领下,重走游泽玉等6名工人肩挑背磨的运材料路。

从小地名叫“天登垭”地方沿一条机耕道向山里前行500米到一处红瓦屋处,然后进入近乎原始森林一般的深山老林,顺着砍出的小道一直斜下,两边古树参天,滚落的石头上长满苔藓,腐烂枯死的大树横七竖八地倒着。岩根处,村民在那里用几根粗大的树木架起便道,猫腰前行1小时才到达水源洞口上方悬崖绝壁处。

“人累脱了几层皮不说,真是拿命换来的!”提起这一绝壁天梯引水工程之艰险,42岁的村民游泽玉仍心有余悸。

原来,刚开始搭天梯时,游泽玉左手揪着的一根枯藤翻了篼,坠到一棵大树叉上,险些摔下悬崖断送掉性命。

△李天佑等村民绝壁架天梯建蓄水池

就是在这连山羊都难行走的绝壁羊肠小道上,李天佑等6位村民,起早贪黑,咬紧牙关,将一袋袋水泥和沙、一捆捆水管背到水源洞口绝壁上方,然后又用滑轮绳索将材料送到谷底,再借助绳索从旁边搭的3道绝壁天梯下到谷底。

△背运材料

在谷底,6位村民将运来的水泥和沙分成小袋像挎包袱一样挎在肩上,一步步、一次次,艰难爬向136步天梯进发,一步步,一次次,一袋袋水泥和沙、一块块石头送到绝壁洞口,砌成一个大蓄水池。

△绝壁天梯艰难运输材料

乡党委书记冯成碧一次次来到施工现场,叮嘱村支书徐芳青一定要注意安全。乡长范妮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在资金不够的情况下,一次次会同驻村“尖刀班”成员争取县人大支持,一次解决资金20万元。

△绝壁洞内蓄水池建好了,水管铺好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绝壁引水进村

△一管清泉进农家,干群齐欢腾

△村里建了四口大蓄水池

绝壁架天梯引水工程自2017年6月动工到2018年2月完工,耗时9个月,总投资90万元。在绝壁洞内建蓄水池一口,在村里海拔较高位置建4口大蓄水池,从绝壁架引水主管道2800米、到组水管道1.3万米、到户水管道1.2米,全村97户除2户坐落位置较高外,其他95户家家户户用上绝壁甘泉。

水下不来,

拿命来铺,

这是一个村子对水的渴望;

9个月,

他们用肩扛背驮的原始方式,

让村民扔掉了祖祖辈辈负荷的重担!

来源/中国建始网

记者/刘波

责编/孙跃

编辑/黄頔芳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