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酷暑 送清凉 | 心系环卫工:喝口水,歇会儿吧!

2018-07-25 11:02  

红庙一环卫工人正拖着沉重的垃圾车前往垃圾收集中心。

陈祖文正给垃圾喷洒杀虫剂。

陈祖文正在清理垃圾。

康琴接过矿泉水,连声道谢。

环卫工人与中石油工作人员一起合影留念。

接过矿泉水,陈祖文笑开了花。

卡门垃圾转运站,环卫工人正在喷洒除臭灭蝇药水。

中石油员工将矿泉水送到环卫车辆作业点工作人员手中。

中石油员工给垃圾车司机送上矿泉水。

环卫工人,那些穿越黎明迎接太阳初升的人,他们看过最繁华的夜景,也见过最安宁的清晨。他们是这个城市的美容师,在街头干着不起眼的工作;夏暑冬寒,当人们还在柔软的被窝里熟睡时,他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和去年一样,今年本报“战酷暑 送清凉”活动的首站再次走进恩施市环卫处。昨日上午,中国石油恩施销售分公司的杨爱红、周琼艳、何继腾等一行4人,满载200箱矿泉水和公司全体员工对环卫工人的慰问,先后来到恩施市环卫处、卡门垃圾中转站和环卫车辆作业点,为这些不分昼夜美化城市的一线环卫工人送去最Cool的能量。在前往垃圾中转站和环卫车辆作业点的途中,杨爱红一行还为沿途遇到的环卫工人送上矿泉水。

450吨垃圾,600余名环卫工

深夜,当你还在熟睡时,环卫工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清晨,当你走在干净整洁的上班路上时,你可曾感激过他们?

早上4点30分,43岁的康琴早早起床,简单洗漱之后,5点20分,她来到签到点,签到后她穿上工作服、拿上扫把、骑上三轮车来到自己负责清扫的路段,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康琴负责保洁的路段在州城连珠大桥附近,早上第一次清扫时垃圾比较多,整个路段清扫完需要一个多小时。然后,康琴坐在路边吃早饭。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她不断地在自己负责的路段来回走动,看到垃圾会第一时间进行清扫,做到时刻保持街面的清洁。

途经连珠大桥时,杨爱红一行看到了正蹲在路边吃早饭的康琴,赶紧靠边停车为她送上夏日的慰问。

“有些人喜欢将垃圾扔到道路中间去,我们清理时很危险,有一次我还差点被车撞到。”康琴说,自己是芭蕉乡人,从事环卫工作已经9年了。现在夏天来临,道路两旁少有荫凉之地,康琴每天都要顶着大太阳清扫出三四个三轮车那么多的垃圾。

和康琴一样,今年54岁的王群冬也正顶着太阳在自己负责的区域清扫。

王群冬是恩施双河人,8年前经朋友介绍而应聘成为一名环卫工人。王群冬负责州城航空路上金三角到银河新村路段上的保洁工作,这个路段人多、车多、小区多,每天垃圾量很大,王群冬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清扫和维护。

现在正是盛夏,室外已连续多日出现36℃以上的高温,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往往是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

据了解,像康琴、王群冬这样的一线环卫工,州城城区共有600多人,而城区以及附近乡镇的垃圾收集量每天为450吨左右。平均下来,每个环卫工人的工作量可见一斑。

每天中转200余吨生活垃圾

上午10点多,太阳慢慢毒辣起来,走进卡门垃圾中转站,一股酸臭味直往鼻子里钻,令人忍不住赶紧捂住口鼻。

此时没有垃圾车进来,两位环卫工人可以“偷闲”站在屋檐下歇凉。还没来得及接过杨爱红递来的矿泉水,两个工人又拿上工具走向了垃圾中转箱。原来,一辆满载垃圾的三轮车,正将垃圾倒入大的垃圾中转箱中。

烈日下,今年57岁的陈祖文在弥漫开来的臭味中,用一个长约三四米的耙子将倒出来的垃圾收拾平整。

这辆三轮车刚倒完,一辆大型垃圾收集车又满载着更多的垃圾进站。陈祖文又重复着刚才的工序。烈日下,他脸上的汗珠显得有些刺眼。

随着一车车垃圾倾倒而出,中转站里恶心的味道更加浓烈。

“等这个大的中转箱装满以后,我们要往垃圾上面喷洒农药来防止蚊虫,再盖上油布,司机再将垃圾转运到处理垃圾的地方。”上午7点至8点、中午11点30分至下午1点是最为繁忙的时候,全城的垃圾会陆续集中到这里,陈祖文几乎没有时间休息。

据陈祖文介绍,自己是去年才来这里工作的,之前一直在水泥厂上班。当问及此前的工作与现在工作哪个更辛苦时,陈祖文笑着说“都辛苦,都伤肺”。

卡门垃圾中转站目前已经投入运行近20年,目前,这里有包括陈祖文在内的2名协助清理垃圾的工人、3名运送垃圾的司机和一位管理者共计6个人,而这6个人几乎全年无休。

“这里平均每天要中转200多吨垃圾,垃圾转运车每天要转运20多车,工作量很大,但工人上班风雨无阻。”黄赟是这个中转站的管理者,她已在这里工作10多年了。这里虽然环境显得恶劣,但是她“已经习惯了”。

25辆“流动空调”每天用水千余吨

上午11点左右,杨爱红一行来到位于州城红庙下官田处的环卫车辆作业点,此时气温已经明显升高。

一辆洒水车刚好作业完,正缓缓驶入车库。待车停稳后,记者跳上驾驶室,顿时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驾驶室内的体感温度差不多有近40℃了。此时司机孙定富的额头上早已布满了汗珠。

“师傅,歇会儿吧,先喝口水。”何继腾热情地从车门外递给孙定富一瓶矿泉水。

孙定富今年51岁,是一名洒水车司机,干这行已经3个年头了。他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上6点30分至下午5点,主要负责给金桂大道、金龙大道等道路降温除尘。一车水洒完之后又回到作业点加水,然后又上路洒水,如此循环往复,一天行车里程约70公里。所谓的休息时间就是等候洒水车加水的那点空挡。

“目前,州城的环卫车主要分为洒水车、清扫车、雾车、护栏清洗车,共计25辆,被称为‘流动的空调’。这25辆车分工作业,白天主要是洒水车和雾车,清扫车等主要在夜间11点30分至早上6点工作。一天下来,25辆车的用水量高达千余吨。”姚云才是该作业点车队的领队,哪辆车什么时候上岗,一天跑了多少公里路,哪种车辆有多少辆他都如数家珍。

“其他季节还好一点,夏天车里热得着不住,三伏天车内最高温度可达50℃左右。”尽管嘴里“抱怨着”车里热,可是只要洒水车加水完成,孙定富又“屁颠屁颠”地开着车出发了。

中午时分,在恩施市环卫处的院子里,中国石油一行将剩下的矿泉水交给该处的工作人员,由他们分发到其余600多位一线环卫工人手中。

来源:恩施晚报

链接:http://szb.enshi.cn/eswb/html/2018-07/25/content_113308.htm

责任编辑:郜月飞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