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婚俗八大怪、三十夜不捞针…恩施老辈留下的,曾记否?

2016-09-07 23:41  

△舞蹈演员在恩施土司城表演

9月2日下午3点,在恩施土司城和恩施火车站广场前,一场由恩施市非遗保护中心精心编排的《摆手的幺妹等等我》的舞蹈在人群中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

据悉,第十一届全国优秀舞蹈节目展演是由文化部、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湖北省文化厅承办的大型国家级舞蹈艺术盛会。经专家遴选,从全国各地、各单位报送的585个节目中,共遴选出69个节目参加展演,其中,独舞11个、双人舞10个、三人舞2个、群舞46个。由湖北省文化厅推荐、恩施市非遗保护中心精心编排的《摆手的幺妹等等我》从全国585个节目中脱颖而出,9月6日将在武汉湖北剧场展演两场。

此外,9月6日晚,在北京天桥剧场,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湖北代表团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上演土家风情。

在恩施州城,最炫民族风刮起。那么小编今天,就跟大家一起走进恩施的土家族,一起领略恩施土家文化的魅力!

土家文字,你认识吗?

土家族的语言: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数,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开始使用汉语和汉文。只有湖南永顺、龙山、古丈等聚居区完整保留着土家语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

土家服饰,你穿过吗?

男子用青蓝色或白色的土布帕子缠头,喜穿对襟短衫,多纽扣;妇女穿无领开左襟大褂,袖子短肥,下着八幅罗裙,裙上绣有花纹、图案,有的穿裤,裤脚有两三条花边;老人着大襟衣。

婚俗:

土家族的妹娃,你结婚时哭了吗?

婚俗独特的地方,就是哭嫁,哭的时间长,在离开娘家的前半个月就开始哭嫁,《哭嫁歌》的内容,包括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哭祖先、骂媒人等,多是诉说离别之情。有一人独哭,有母亲、姐妹同哭。

土家婚礼八大怪:

1.摸把锅灰表示爱:土家族年轻人有着独特的示爱方式:如果姑娘爱上了小伙,就会选择机会将烧饭铁锅反面的黑灰抹在对方的脸上。

2.许亲反把媒婆怪:土家姑娘找婆家,即便自由恋爱,也须找媒人提亲。媒婆到姑娘家提亲时,遭“骂”,就可能有戏。实际上,是一边套话,一边取乐。而且姑娘的父母、哥嫂最后表时,也往往会装出勉强同意的样子,埋怨媒婆不该来提这门亲。但绕来绕去还说是看媒婆的面子。

3.过礼“背山”花袱盖:如果你在路上碰到一群土家汉子背着一大篓东西,上面盖着花袱子,不用问,走在最前面的那个小伙子是去女方家“过礼”。土家人把这种背聘礼“过礼”的方式叫“背山”,或者叫“背盒”。

4.临嫁不哭闲话来:哭嫁,是土家族的特有习俗。如果姑娘出嫁时不哭,别人就会认为对父母不孝顺,或者是哥嫂、姑子之间不和睦。

5.发髻不可随意改:土家女子的发髻是婚否的标志,一“开脸”“上头”就意味着已成少妇,其装扮也与少女时不一样,显得成熟有风韵。

6.新娘出门把筷甩:新娘临上路前,要手拿两把筷子,在跨过大门时使劲向身前身后撒去。据说,这撒筷子是祝福兄弟姊妹与自己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也表示新娘从此走上自立之路。

7.上轿须得哥背来:土家姑娘上花轿时,不是由新郎背,而是由姑娘的哥哥代劳。在拜别仪式结束后,仍由哥哥用背亲袋背上花轿,正如土家民歌中所唱:“红红的背亲袋缠裹着新娘,花花的露水鞋饱含着浓浓的亲情”,离别之情催人泪下。

8.双入洞房看谁快:新人在拜天地,祖先、父母、夫妻对拜之后,新郎新娘会立即抢先奔入洞房,争坐到床上,土家人把这叫做“坐床”。据说谁先坐到床上,意味着将来谁当家。其情其景,风趣迷人。

葬礼:

土司制度前,土家族实行火葬。土司制度期至今实行土葬。葬礼由土司主持操办,土司祭祀亡人时,将天窗口的纺车倒纺三下,念经送亡人过桥上天廷。然后假扮亡 人,围绕“哈哈台”转圈出门,死者子女跟随土司哭丧,土司唱丧歌、吹唢呐,顿时火炮连天,哭唱哀鸣,极为悲痛,历时几天几夜。然后将装好遗体棺木抬上山埋 葬。改土归流至民国时期,土家族丧葬由道士主持。停尸三、五、七天后,由道士根据主家境做不同等级道场。一般道场都履行下柳床、开路、荐亡、交牲、上熟、 散花辞解、解灯、打烧棺、辞灵、扫堂等具体操作流程。死者亲属披麻戴孝跟随道士行丧礼,还请人唱孝歌哀吊亡魂。

受汉族影响宗教面主要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过节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要进行小敬。祭祖食品猪头、团馓、粑粑、鸡鸭五谷种等。每餐饭前先用筷子夹少量菜插饭,被子斟半杯酒,祈祷祖先保佑后,酒散黄土。表示请已故祖先先吃,然后自己才开始食用。

白虎崇拜: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土家族自称白虎之后,遂把白虎当做自己的图腾。相传远古时候,土家族祖先巴务被推为五姓部落酋领,称为 “廪君”。廪君率领部落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后定居。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深受戴廪。廪君逝世后,灵魂化为白虎升天。

土家族人的饮食,多用铁鼎罐架在火坑里铁三脚架上煮熟,只有红白喜事,人客众多的时候,才在灶房煮大锅饭,或用杉木甄子蒸饭。饭食品种很多,有大米饭、包 谷饭、小米饭、或大米拦包谷的“两合饭”,或大米加多种杂粮,俗有“三合”、“四合”之称。如大米、苞谷、绿豆拌合煮的“三合饭”,煮制得法,色、鲜、味 俱佳,老少皆宜。土家族地区,多产红薯、洋芋(马铃薯),土家族人常吃大米和洋芋或大米、苞谷米和红薯煮饭,吃起来,既香又甜,别有风味。三伏天,土家族 人喜食大米拦绿豆煮稀饭,色淡绿,浓而香,既能散热,又可清心。土家族人在过年时,将各种菜肴备办后,拌合糯米粉或糯小米,用甄子蒸“合饭”。春社时,将 腊肉切成颗粒,与糯米、蒿草拌合,煮成“社饭”。

土家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共有四节。现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有改编的新版摆手舞,更易于学习和传承。

摆手舞它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小摆手,土家语叫“Sevbax(舍巴)”或“Sevbaxbax(舍巴巴)”。大摆手,土家语称为Yevtixhhex(叶梯黑)。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

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土家山歌:

土家族山歌也是一种具象的观念乐思,以社会伦理、自然音响、直觉感受、整体辨证、乐种功能、传播方式与线的艺术为标志。在土家族音乐中主体活动方式及对象并 非“乐理”所类比型归、条分缕析的认知对象,而是提倡天人合一、心物一体、情景交融以及掘井及泉的感受,体验土家音乐美的智慧结晶。在恩施流传的土家族山歌还有《八百里清江》、《巴山魂》、《山路十八弯》等20余首。

八百里清江歌词

西兰卡普:

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

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

老板子人,土家俗语,意为土家祖先里面有智慧的人,说过的名言金句被世代相传,且深信不疑。土家人从小都受到大人的熏陶,耳濡目染。

小编仅凭记忆,还记得儿时大人们经常教导我们的“生活常识”和一些谚语、歇后语:

不能扛锄头、穿蓑衣、担空水桶进屋。不能用脚踏火坑及三脚架。在室内不能吹口哨,吹口哨会引来强盗。客人不能和少妇坐在一条长凳上。七不出门八不归,逢九出门空手归。三十夜不捞(碰)针,初一天不扫地。年饭不准泡汤,饭后不准洗碗。长辈上席做,晚辈旁边磨(让开的意思)。人要背时,喝凉水都塞牙齿……

来源:恩施电视台公众号

(责任编辑  夏青)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