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峡谷。
董家河。
芭蕉河水库。
鹤峰县位于鄂西南边陲、恩施州东南部,国土面积2868平方公里,辖5镇4乡1个经济开发区,205个行政村13个社区共22.4万人。今年6月,经过一年的艰苦准备,鹤峰县正式递送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县的申报材料。经过专家评审,鹤峰县与保康县成为我省的候选县并进入公示期,鹤峰也成为我州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候选县。目前,鹤峰县已经做好准备,随时迎接专家组实地勘验。
7月19日,记者走进鹤峰董家河村、屏上村以及芭蕉河水源地,了解当地生态环境,感受人与生态之间的和谐,同时也切实感受到保护生态的理念已经根植于当地百姓的心中。
生态宜居住
董家村离鹤峰县城42公里,开车前往约需一小时,沿途的绿水青山让人不知不觉地让城里的喧嚣远离。
董家河因董家村而得名,平均海拔1400多米,源出宜昌五峰县,在鹤峰、五峰二县境内形成世界奇迹“九重谷”,比世界最著名的南斯拉夫的六重“坡立谷”还多三重。河的两岸有“三狮赶象”、田园村舍、溶洞奇观、古树名木等景观。
沿董家河行走,满眼都是苍翠,河中不时有造型奇特的树木出现。董家河原是一条小水沟,20世纪80年代,桃花山水电站构筑拦水坝后,水位升高而形成如今的河流,生长在岸边的树木因水面上涨常年被淹在了水中,枯树发新枝,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水中盆景”景观。董家河流经董家坪,长不过4千米,却形成了“水在树间流,树在水中生”的独特美景。
在董家河村村委会旁,有一棵近千年的百香果树,这个时节的花开得正茂盛,很多游客在这棵树下赏花留影。
“这里的风景太好,我们是慕名而来。”来自荆州的游客王武说,他们趁着暑假自驾游到鹤峰,被董家村的景色所吸引,觉得这里是人间仙境。
随着村里游客越来越多,许多村民开始办起农家乐。今年55岁的龙菊娥家就在这棵百香果树旁,她将房子租给同村人开办了一家小型的农家乐。
“有位外国游客来过很多次,每次来都要住好久。”龙菊娥说,这里环境好,吸引了很多游客。
环境好,得益于当地村民的环保意识。龙菊娥对河边不准扔垃圾、不准乱砍伐等“五不准”公约记得格外深刻,平常就按这个公约去做。
“我们从不乱扔垃圾,看到地上垃圾,村民都会及时捡起来。”村民张娇娥说,她在这个村生活了50多年,每天面对这样的美景,心情格外舒畅。
现在的董家村,家家户户都配有垃圾桶,每天会有人对垃圾进行统一清运,最大限度地保证当地的宜居环境。
生态宜致富
不久前,互联网上一组河水清澈见底、“太空船”航行其间的照片格外火爆,照片中的景色让无数人神往。这组照片的拍摄地就是鹤峰屏山峡谷。屏山距鹤峰县城约10公里,是正在开发中的旅游景区。
7月19日,记者来到屏山峡谷所在的屏山村。屏山村辖区面积大,屏山峡谷横贯其间。
屏山村一组,不在景区核心,却是到屏山峡谷上游躲避峡的必经之路,每天从这里经过的游客很多。部分村民抓住机会,开设农家乐,发家致富。
村民朱泽蓉原本在州城工作,看到村里的过境游客多,就回村里投资70余万元开了一家农家乐。去年游客最多时,她这里一次住了46位客人。
7月19日,武汉游客陈先进一家住进了朱泽蓉的农家乐里。“这里景色好、凉快。正好带孩子来感受一下乡野风光。”陈先进说,屏山的环境优美,能让人彻底放松心情。
随着暑假旺季的到来,朱泽蓉家的生意越来越好。
芭蕉河水库离鹤峰县城15公里,是鹤峰县城的水源地。驱车走在水库边,高山、丛林、未经修饰的隧道,到处都透着原生态。
官坪村4组是芭蕉河水电站的所在地,今年52岁的洪银桂在2015年时搬到该村居住,现在她家盖起了三层楼房,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洪银桂的印象里,这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一直很好。当地居民从不乱扔垃圾,现在每家每户都用液化气作为燃料,上山砍柴的现象基本没有了。
近一个月,当地在进行自来水管网施工,来自山东、江苏的工人无不感叹这里空气好。
“我们这儿的水质尤其好,烧了多年的水壶,壶底从来没有沉淀物。”洪银桂说。
正是由于当地水质好,有村民开起了饮用水厂,“金河源”就是其中小有名气的一家。洪银桂就在这里工作。洪银桂说,现在交通方便,每个月在水厂能挣得一份收入,家里的农活又没有荒废,这样的日子过起来别有滋味。
生态宜发展
今年5月,鹤峰县在走马镇成功举办了茶商大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汇聚一堂,了解鹤峰茶叶、欣赏鹤峰生态环境,走马镇木耳山茶园更是让来宾倾倒。木耳山茶园生态经济,是鹤峰生态经济的一个缩影。
近些年,鹤峰确立了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为龙头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该县创建的全国有机农业(茶叶)示范基地通过验收,“全域有机”初见成效,完成3.8万亩有机茶基地认领,实现茶叶综合产值28亿元。“鹤峰葛仙米”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屏山、董家河省级地质公园申报成功,湘鄂边苏区烈士陵园入围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生态文化旅游业综合收入达6.65亿元。
从2013年鹤峰县正式启动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到2018年7月通过预审,已走过近5年的时间。
在这5年里,经过艰苦的努力,该县的“六大类十项37个建设指标”全部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指标(修订)》创建要求。2017年城区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94.7%、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合格率100%、河流断面考核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72.62%。
鹤峰县这样规划未来发展:全县将围绕“全域有机”打造农业,以“有机、富硒”为突破口,发展茶叶、烟叶、蔬菜、林业、畜牧等特色农业产业集群。茶叶走“全域有机”发展之路,做强“鹤峰茶”公用品牌,创建“中国有机茶第一县”。围绕“全域旅游”,打造旅游大县。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生态保护工作。全面落实“河长制”“山长制”,构建县、乡、村三级保护管理体系,留住鹤峰的绿水青山。
多年来,鹤峰县依托容美土司文化、“土家四道茶”文化品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宣传鹤峰传统生态文化。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达到100%,公众对生态文明创建的知晓度和满意度分别达到94.5%、98.34%。在将来,鹤峰县将充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创建全新的生态鹤峰。
来源:恩施晚报
链接:http://szb.enshi.cn/eswb/html/2018-07/23/content_112997.htm
责任编辑:郜月飞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