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湖北省恩施市教育局在实施教育扶贫,让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获得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一、基本概况
恩施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北部,总面积3972平方千米,总人口80万人。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145个贫困村,涉及建档立卡贫困家庭 15804户,在校学生17134人,其中,学前教育学生1739人;小学学生7478人;初中学生3767人;高中学生1608人;中职学生1034 人;本(专)科学生1508人。近年来,恩施市教育局在“精准扶贫,竞进小康”的道路上,充分发挥教育扶贫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按照“全面支持,不落一 村;重点建设,不落一校;对口帮扶,不落一户;困难资助,不落一生”的工作要求,解决贫困村教育发展、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平等接受 教育的权利,消除因贫失学、因学致贫现象,提高教育扶贫富民能力,深入推进恩施市“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着力提高贫困学生资助水平
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贫失学。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省、州资助政策。落实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贫困家庭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落实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政策,免除 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费;实施学前教育资助、滋蕙计划、“雨露计划”、残疾学生特殊补助、考上大学的孤儿生活补助、大学生生源地贷 款等。二是用好州、市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专项资金。提高市专项资金总量,用于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新生学费资助及其他学段困难学生资助,解决农村建档立卡贫困 户和城市低保户的义务教育非寄宿制学生助学金,扩大学前教育资助面至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应助尽助。三是新增交通费资助政策,采取市级财政出资1/3、乡镇 配套1/3、贫困家庭自筹1/3的模式,统筹解决住所离学校距离超过2公里,在本市就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中),需要乘坐交通工具上下学的本市 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上学的交通费用。四是归口综合利用好民政、工会、团市委、妇联、残联、民宗等部门资助贫困学生相关项目资金。
目前,恩施市义务教育学生免学杂费覆盖率达到100%,免费向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教科书覆盖率达到100%。2013年至2015年共补助农村义务教 育公用经费中央和省资金11231万元,本级财政资金624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3180.4万元,其中地方配套 130.4万元,资助学生34051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1150.475万元,资助人数17354人(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免学费资金 1670.006万元,资助学生15208人(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助学金926.035万元,资助学生13971人(次)。2014年秋季学期至 2015年春季学期,恩施市落实学前教育资助资金19.1万元,资助幼儿191人(次)。
(二)着力关爱特殊群体学生
一是建立“4321”全面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体系,即“4项保障”(保障按政策减免教育各类费用、在校期间基本生活费用和交通费用、基本医疗保险费 用),“3项管理”(市级信息库管理、学校教育管理、社会“爱心妈妈”管理),“2对1跟踪帮扶”(至少2人跟踪帮扶1名贫困学生,班主任+科任教师或学 生结对帮扶1名贫困学生),“1个目标”(确保“教育脱贫,不落一生”)。
二是 特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在全市建设关爱留守儿童“亲情小屋”134间,“留守儿童关爱中心”2个,实现全市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全覆盖。根据全市精准脱贫时间 表,当年列入脱贫计划且建设有“亲情小屋”的村小学聘请“代理(爱心)妈妈”或招募志愿者,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生活引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目前,首批 40位爱心妈妈招聘工作已经启动。
三是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权 利。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统筹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落实随迁子女异地升学考试政策,对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中 考、高考报名费。2016年,将原金子中学、金子小学改建成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恩施思源实验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易地搬迁户子女、建档立卡贫 困生、低保家庭子女就读。
(三)着力提升薄弱学校办学品质
一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市村小学(教学点),因点施策,对全市10人以下的38个教学点,结合易地扶贫搬迁人口流动情况按政策按程序撤并,其中长期保留的教学点8个、暂时保留的3个、近两年撤并的教学点27个。
二是大力实施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5年规划。将贫困村学校全部纳入“全面改薄”中央和省级资金支持范围,优先安排建设项目,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分 项、分校推进”的原则,确保贫困村学校校舍、教育装备、图书、生活设施等达到国家办学条件基本要求。2014年5月,编制完成《恩施市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 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规划(2014—2018年)》,并呈送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审批备案。2014年至2018年,恩施市教育“全面改薄项目”规划投资 4.55亿元,其中地方配套资金2.01亿元。截至2015年底,恩施市已累计投资16764.6万元用于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其中校舍建设项目总 投资9628.9万元,设施设备类共投资金7135.7万元。
三是实施普通高中 建设攻坚工程。在科学布局的基础上,重点改善市二中等2所普通高中的办学条件,加强薄弱高中教学及辅助用房、体育场地建设和教学仪器设备配备。目前,市一 中经济适用房、广场建设项目均已完工,市二中教学楼综合建设项目已完工,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正在建设。
(四)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整体素质
一是完善农村边远学校教师补充机制。2016年招录农村义务教育教师160名,其中农村新机制教师62名、非新机制教师98名。
二是落实《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恩施州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及公办幼儿园教师定向委培方案的通知》精神,全市2016年招生45名,其中农村小学全科教师30 名、农村公办幼儿园教师15名。三年后,经考核合格,这些教师将定向补充到边远乡镇村小学(教学点)、幼儿园和非边远乡镇的边远村小学(教学点)执教。
三是根据恩施市《关于创新人才特区工作体制机制的意见》精神和实际需要,招录边远村小学(教学点)教师,解决边远学校教师队伍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的问题。2016年,拟继续招录乡镇边远村小学(教学点)教师20名。
四是积极组织和选送乡村教师、校长参加“国培”、“省培”项目,提升乡村教师教学能力,为农村小学(教学点)和公办幼儿园培养全科教师及紧缺学科教师;开展恩施名师对2012年以来新招录的656名教师“精准帮教”工作。
(五)着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和“优质资源班班通”,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边远学校和教学点,在巩固提高“教学点资源全覆盖”应用的基础上,扩大“在线 课堂”开设规模,建立以中心学校为核心的“一校带多校”数字化共同体学校;建立基于数字资源应用的专用教室,采取“同步课堂”“专递课堂”“资源配送”等 方式,确保农村教学点和师资薄弱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启动了“智慧校园”、“教学点网校”试点建设,实现乡镇优质学校和城 区学校共享教育资源。
三、几点思考
(一)坚持定点定向,推动精准资助全覆盖。进一步完善资助方式,努力实现“精准资助”全覆盖。一是制定更精准的资金分配方案,要在摸清本地区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底数的基础上,根据贫困学生分布状况研究制定合理的资助资金分配方案,避免平均分配现象。二是确定更精准的资助对象,要会同扶贫部门,进一步完善家 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规范认定程序,实现数据动态更新。三是力求更精准的资助力度,除国家政策有明确规定的以外,要探索根据受助学生(儿童)贫困程度 分档发放资助资金,特别是要加大对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儿童)的资助力度。
(二) 坚持教育公平,推动办学条件快改善。一是进一步完善项目规划,合理确定工作重点,实事求是地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每年都有清晰的阶段性成果,使人民群众 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二是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学校基本建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对项目建设涉及的行政事业性 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给予减免优惠。三是进一步落实公开公示。要逐校、逐项目予以公开,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共同监 督、共同推进的良好氛围。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要督促施工单位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切实提高项目学校 教师、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坚持改革创新,推动教师素质大 提升。一是落实“退一补一”的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补充机制,及时填补离岗、退休教师空缺,确保乡村教师“后继有人”。二是通过国培、省培、州培、市培等各级 各类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助力乡村教师素质提升。三是将教师资格注册与教师人事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客观体现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情况。四 是提高农村教师生活待遇,分乡镇、村小、教学点三个档次,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乡镇工作补贴。
(四)坚持科学引领,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一是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与学方式的深刻变革,教师“教”的行为、学生“学”的行为和教育 技术融为一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二是在“三通两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完善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整合和集成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优化教育管理与服 务流程,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公共服务系统化和学校管理规范化。三是鼓励部分条件成熟的学校探索智慧校园建设,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的步伐,提高教 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来源:今日湖北网 作者:恩施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昌福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