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他们参与了一场感天动地的决战!

2018-06-27 22:22  

在恩施,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扎根泥土,

和乡亲们一起翻开春天的土地和蚯蚓,

实现乡亲们的小康梦想!

致敬!

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你们!


△这是2018年恩施州电视台《“春到贫困村——记者进农村、住农家、问农情”》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的记者们记录下的关于脱贫攻坚一线的故事!

2018年,是全国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也是脱贫攻坚关键的一年。在全域贫困的恩施,今年要实现20万贫困人口脱贫,165个贫困村出列,宣恩、来凤、鹤峰三个县脱贫摘帽。为此,州委决定组建2438个“尖刀班”,奔赴脱贫攻坚第一线。

孔子说:“居之无倦,行之以终!”

“夜宿九岭头,风吹像牛吼,

问我怎么办,扶贫不松手!”

时隔两千多年,

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战士们

回应孔子的呼唤!

☟☟☟点击看奋战在脱贫一线的战士们的一天

还有这些脱贫攻坚的故事

田学乾,鹤峰县地税局驻走马镇九岭村驻村第一书记。“夜宿九岭头,风吹像牛吼"是他刚到九岭村时的感受。

△田学乾上门为村里五保户办社保卡

为了让九岭村能够脱贫致富奔小康,他们扎下根来,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政策、解决实际困难、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不脱贫誓不离开!

扎根泥土,一大批“田学乾”出现了!

他们是

舍小家顾大家,

退休前还战斗在扶贫一线的李梅仙

李梅仙是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咸丰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驻咸丰县大路坝区蛇盘溪村第一书记、尖刀班班长。在李梅仙的口袋里,有一本厚厚的笔记本,上面记载着咸丰县大路坝区蛇盘溪村贫困群众的产业发展、生活起居、衣食住行等种种情况。

今年10月份即将退休的她,依然走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了解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因户施策制定脱贫方案,进村入户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让当地老百姓在思想上先脱贫。

△李梅仙的帮扶对象管金香,因遇车祸腿部至今镶着钢板,行动不便。两个女儿已出嫁,儿子外出务工,平时只有管金香一人在家。李梅仙经常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她采茶,并时常为她送去一些所需的日用品,还与她的子女沟通,让他们常回家看看。

☟☟☟点击看详情

恩施一个即将退休的驻村书记,竟把群众的东西都装进自己的口袋

建始三里乡2组村民万方庆今年63岁,女儿在山西打工,独自多年居住在危房中,居住环境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在三里乡窑场村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现已搬进新家,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改善。

万方庆说自己一辈子也没看过电视,搬进新家第一晚便看了通宵电视。

△万方庆正在看电视

△扶贫工作队为万方庆修建好的房子(部分)

☟☟☟点击看详情

一辈子没看过电视,恩施老人搬家第一晚看了通宵

急乡亲们所急,

苦乡亲们所苦,痛乡亲们所痛。

于是有了便有了和乡亲们的深情厚谊!

巴东县大支坪镇柏杨坪村的谭德棋老人给“尖刀班”送了一块腊排骨和一支肘子。“尖刀班”的同志们百般推辞不了,接受盛情。为回报盛情,“尖刀班”的同志们带着和腊肉同等价值的米、面、水果等到谭德棋老人家里,慰问独居的他。

☟☟☟点击看详情

听说,恩施这个地方的“尖刀班”收了乡亲们送的礼物?!

不要工资,贴钱贴物,

带领乡亲们

将穷山沟变成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王祖华

幼时家贫,少年辍学的王祖华,致富之后不忘乡亲们。在悬崖上修路,发展烟叶,劝说乡亲们从山上搬下来沿河居住。由村委会牵头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打造野花坪乡村旅游项目。

△55岁的村民付开忠(右一)因为家贫一直未结婚,现在日子好了,他要结婚了。付开忠特意邀请王祖华(中)参加他的婚礼。

☟☟☟点击看详情

初中辍学,挖过煤,种过树,现在他在恩施打造了一个世外桃源

......

点击“阅读原文,看更多关于脱贫攻坚的故事!

在这场和贫困较量的重大战役中,媒体如何紧跟中心、服务大局?换一种思路以参与者的角度报道,我们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采取融媒体联合报道形式

这一次采访从2月26日开始,8个采访组分期分批奔赴贫困村驻点,整个活动持续三个多月。

既有现场新闻,又有直播连线、深度报道、记者感言、网络微直播;既有电视新闻,又有广播、云上恩施APP等立体报道。

△现场采访

△云上恩施微直播

△电台现场连线

我们关注的这些故事,只是众多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中的少数,还有更多的人物和故事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弘扬!

决胜脱贫攻坚,

道阻且长!

就像我们前行的路。

但是请相信,

奋斗会将日子变短,

让不及的目标变近,

让我们最终明白

奋斗会让世界焕新颜!

因为,有你;

更因为,有你们!

来源: 云上恩施 恩施电视台

责任编辑:吴佳翼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