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直驻村“尖刀班”监督业务”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发言摘登

2018-06-27 16:48  

  编者按:6月15日,由州纪委派出州直机关纪工委组织的州直驻村“尖刀班”监督业务培训暨工作推进会在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召开。本次培训会议经州纪委研究并报州委批准后召开,旨在通过强化“尖刀班”纪律监督、带动“尖刀班”驻在村的全面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深入延伸,为州直驻村精准脱贫工作提供坚强的纪律和作风保障。来自扶贫一线的69名州直驻村“尖刀班”临时党支部纪检委员参加了本次培训及会议。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州监察委主任陈江龙出席并作重要讲话。陈江龙在讲话中指出,组建“尖刀班”是州委重大决策部署,具有革命性意义。他强调,全州“尖刀班”都要积极学习借鉴洞下槽村“尖刀班”的先进经验。他要求“尖刀班”纪检委员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崇高使命,准确把握职责定位,全面提升监督执纪能力。现将部分会议材料摘要登载,以供阅鉴。

  州委办公室驻洞下槽村“尖刀班”精准扶贫工作经验介绍

  州委办公室驻洞下槽村“尖刀班”:

  截至2017年底,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脱贫262户795人,留存贫困户19户58人,贫困发生率低于2%,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脱贫攻坚中,驻村“尖刀班”重点打好五大战役。

  一是打好决胜攻坚“准备战”。“尖刀班”绘制了“五张战略图”(组织图、任务图、规划图、动态图、路线图),划分“五个战斗小组”(党建党群攻坚组、资料佐证攻坚组、宣传教育攻坚组、项目产业攻坚组、综合协调攻坚组),构建起四级战斗梯队(村“尖刀班”包组包户负总责、办公室干部结对子、村级党员当先锋、村籍高校学生作后备)齐“参战”的攻坚格局。

  二是打好基础短板“歼灭战”。以项目为支撑,改善公共服务、居住条件和生态环境。着力协调推进水、电、路及乡村旅游项目;以集中建设、自主建设和试点建设3种模式推进“厕所革命”,实施“庭院美化”;全面落实退耕还林政策和“绿满荆楚”行动,全面落实河湖长制。

  三是打好产业发展“持久战”。以品牌建设为先导,开发有机农副产品,以硒茶、硒蔬菜为重点,坚持规范种、精细产、高端销、严格管,做强产业链条,挖掘生态价值,创建有机品牌。同时,放大良好的生态优势和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文化优势,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

  四是打好差异扶贫“运动战”。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要求,把惠民政策兑现落实到位,让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位,使社会力量支持资助到位,将科普教育推广示范到位。

  五是打好扶志扶智“升级战”。狠抓精神扶贫,引领群众自力更生、竞进脱贫。在政策上大力宣讲,在思想上大力引领,在行动上大力鼓劲。

  部分“尖刀班”纪检委员交流发言

  州委组织部驻兴隆村“尖刀班”:

  在驻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兴隆村期间,“尖刀班”落实从严监督责任。

  “尖刀班”以讲政治为主线,引领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遇事多想政治要求、处事多讲政治规矩、办事多看政治担当。凝聚攻坚共识,落实攻坚责任,强化攻坚保障。组建“1+4”作战小分队,每个村民小组由1名“尖刀班”包组干部牵头,加1名小组长、1名党员、1名村民代表、1名能人,共同对本组实施的项目进行利益协调、质量把关和工作监督。

  牢固树立“凝心聚力干扶贫、理直气壮抓监督”的工作理念,切实把从严从实的纪律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各领域、全过程。“尖刀班”紧盯违纪问题不放过,在工程质量监督中敢亮剑,对建设工程中质量不达标的,及时把有关情况上报乡项目办,并督促施工方进行整改,凡整改不到位的“尖刀班”坚决不验收签字。同时扶贫巡视整改动真格,以“零容忍”态度坚决纠正扶贫工作中的不正之风。

  多措并举,落实作风监督之责。“尖刀班”紧抓制度、实抓教育,定期组织夜学夜会40多次,使每天工作任务具体化、每周工作任务清单化、每月工作任务项目化。同时从小抓细节,切实严守群众工作纪律,确保不增加群众负担,用严实细致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

  州委政法委驻三溪村“尖刀班”:

  “尖刀班”纪检工作聚焦“精准、造血、满意”3个关口,坚持问题导向,推动聚合力、督责任、转作风、实成效。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在推动聚合力上下功夫,健全组织网络,建立帮扶清单,梳理问题短板。要求做到“三个一口清”(家庭成员一口清、脱贫措施一口清、享受政策一口清),机关干部与“尖刀班”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同时围绕“户脱贫”“村出列”标准,逐人逐户逐项核查,按照“三定”(定责任领导、定责任人、定整改时限)要求逐个解决问题。

  在推动督责任上下功夫,扭住责任落实不放,推动形成落实责任体系。采取领导带队督、纪检深入查、发动群众问、建立村民微信群、为每户加挂“党的干部到我家”“党的政策到我家”两块提示牌等措施,极大激发、有效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监督热情。针对反映突出、久拖不决的线索挂牌督办、限时办结。

  在推动转作风上下功夫。坚持业务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让机关干部动起来,人人担当、个个出力。针对脱贫攻坚的短板弱项,“尖刀班”及时请示汇报,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对“尖刀班”自身能解决的问题短板,定人定责定时限完成;对需要战区协调解决的问题短板,指定专人负责,并坚持每天汇总情况、每周进行小结,督促问题解决;对急难问题,专题研究,一事一议,制定具体措施方法,集体攻坚克难。建立“尖刀班”作息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把力量逼到一线去,确保“八个到村到户”不走过场、不谋虚功。

  在推动实成效上下功夫,坚持扶贫成效由群众评价,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想方设法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切实提升治理水平。

  州人社局驻梅子垭村“尖刀班”:

  来凤县旧司镇梅子垭村地处偏远,人均可使用耕地不足1亩,90户贫困户2017年底脱贫89户,今年为巩固提升年。“尖刀班”设立临时党支部,明确专人负责纪检监督工作,驻村扶贫深化党建引领、严格执纪督办,凝聚脱贫攻坚合力。

  州人社局明确脱贫攻坚“3231”目标任务:推进配套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配套乡风文明3项重点工作;强化100万元产业奖补资金投入和群众宣传教育组织发动;实现项目投资、村经济合作组织收入、村民增收分别超过300万元的目标任务。

  “尖刀班”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建战斗堡垒作用,建立与村“两委”互融互促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培养了一支以村“两委”为核心,农村党员、返乡能人、有志青年为骨干的永不撤走的“尖刀班”。

  为保持求真务实工作作风,“尖刀班”做到了腿勤、眼勤、口勤,对全村入户走访全覆盖、联络全覆盖,召开屋场院坝会累计30次,对重点工作推进力度一刻不松,反复做工作,确保攻坚成功。

  同时,“尖刀班”在工作中“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经常性提醒谈话,互相指正工作中的不足,事实面前敢说真话、原则面前敢唱黑脸、矛盾面前敢于碰硬,确保扶贫资金不滥用、扶贫政策不遗漏、扶贫干部不越轨。

  如今,梅子垭村干部包组包片责任到人,识别佐证精益求精,项目资金合理安排,惠民政策到户到人,文明乡风向善向好。特色产业蓬勃发展,基础建设、人居环境改善有序推进,群众内生动力和致富能力大幅度提升。

  州委办公室驻洞下槽村“尖刀班”:

  强化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是确保党中央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障。

  按照“监督工作往深里抓、实里做”的要求,“尖刀班”临时党支部纪检委员将村“尖刀班”成员、村“两委”委员以及村内无职党员作为监督对象,把党的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实施等纳入监督范围。重点监督项目工程实施、党支部书记主体责任落实、党员遵纪守法以及职能作用发挥、村级“三资”管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等情况。

  “尖刀班”临时党支部纪检委员紧盯小问题,提醒帮扶干部多入户,成为“干部帮扶”的联络员,协助帮扶干部全面了解本村情况、每月入户注意事项、宣传要点、完善帮扶计划等,做到脱贫计划科学合理、帮扶措施符合实际。同时,还协助成立了村级理财小组和监事会,除村“两委”每年向党员和村民代表报告上年度工作、财务收支等情况外,还将群众最关心的村干部工资收入情况进行公开,广泛接受群众监督,争取理解支持。

  “尖刀班”临时党支部纪检委员还围绕教育抓监督,利用“支部主题党日”、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等方式和平台当好“宣传员”,加强党员法纪教育。建立“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一事一议、考勤、食堂管理和群众来信来访等制度,制定了村级纪检工作职责和廉政谈话、廉政家访、纪检委员参与村级财务审核监督工作、履职尽责工作清单等制度,强化监督。

  通过走访把触角延伸到家家户户,重点针对党的政策落实、扶贫资金使用情况,挨家挨户走访,织就监督大网络。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