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前段时间被刷屏的“文物戏精大会”吗?
在短短的几分钟视频里
千年文物都动了起来
不仅会跳“千年拍灰舞”
还会“98K电眼”......
我们平时去博物馆看展览
除了观看静态陈列物件
是不是还挺期待与这些文物来一场“互动”?
别以为这是天方夜谭
一起来看看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如何“活”起来
“走”出国门
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来源:湖北省博物馆官网)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是湖北省博物馆四大镇馆瑰宝之一,瓶身腹部分别绘有王羲之爱兰图,陶渊明爱菊图,周敦颐爱莲图,林和靖爱梅、鹤图。
用内置AR软件的手机扫一扫瓶身,就会出现一个和真人大小相仿的3D立体古代美人,观众还能和“她”互动。6月12日,“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走出国门,在法国卢浮宫实现AR展出。
据介绍,这是湖北省博物馆首次进行文物活化、文化活化的一种尝试。出于安全考虑,本次展出的是由省博物馆监制的高仿品。
在现场AR展出中,梅瓶中的古代“名花”化身为现代手机游戏《云裳羽衣》中的美人。若有兴趣,观众还可以上传自己的照片,用P图的方式”变身“华服美女,把游戏服饰“穿”在自己的身上。
这也是“感知中国:中国文博创意作品海外巡展”(巴黎展)的一部分。本次巡展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办,场地位于卢浮宫国家装饰艺术博物馆元帅厅,秦始皇帝陵铜车马、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中华文明瑰宝在此进行展出,这些宝物分别来自故宫博物院、湖北省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恭王府博物馆、上海博物馆等。整场展出均采用AR、人脸融合等技术,旨在通过时尚科技元素联结历史与未来,赋予中国传统文化全新的魅力。
湖北省社科院楚文化研究专家刘玉堂说,深度挖掘楚文化元素,将楚文化的建筑、文物、历史故事等,找到一个符合当代人喜欢的时尚表达方式,也成为博物馆宣传历史文化很好的载体,应当得到大力推广。
AR技术让楚文化“活”起来
博物馆文创之路走出新花样
近年来,包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在内的国内众多博物馆,针对馆藏品开发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各类文化创意产品。
从戴着黑框眼镜卖萌的康熙大帝红遍朋友圈,到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纸胶带、翠玉白菜伞,再到北京故宫的朝珠耳机、雍正皇帝PS版耍宝卖萌,文创设计正在打破博物馆的高冷范,让文物活化起来,走进大众生活。仅北京故宫博物院一家,其研发的9170种文创产品,每年可为故宫博物院带来超过10亿元的销售额。
而随着腾讯、阿里、抖音等互联网公司和新兴技术的崛起,博物馆文创之路步入新阶段。
前有腾讯地图和故宫博物院携手打造的“玩转故宫”小程序,让永不打烊的故宫成为现实;后有抖音小视频联手七家国家一级博物馆推出创意视频《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并获1.18亿次点击率,以及VR(虚拟现实)版的《清宫美人图》。最近,敦煌莫高窟亦开启“年轻化”探索,与kindle合作,让经典纹样“走上”电子书外套,敦煌色系口红也一度成为“网红”美妆产品。
湖北省博物馆以楚文化为特点,在打造文创IP方面也做了诸多尝试。据介绍,湖北省博物馆先后开发出八大系列千余种特色文创产品,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目前,该馆进一步扩大合作领域,依托“网红国宝”,采取授权等方式,联合文创企业开发越王勾践剑珠宝、贵金属饰品,并联手本地一家大型食品企业,首次推出越王勾践系列巧克力、点心等可以吃的“国宝”,重点打造数字文创产品,推出”掌上智慧博物馆”APP(一、二期),还以”地下乐宫的奥秘”“楚国车马出行”等卡通动画形式介绍历史文化,开发文博系列小游戏,在玩乐过程中传播了文化知识。
来源:湖北日报 、第一财经
https://mp.weixin.qq.com/s/U8__ri4WYe1R1Zztgt-ybg
责任编辑:吴佳翼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