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全省产业扶贫现场会在恩施州咸丰县召开。省委副书记马国强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更加精准有效的举措,推动产业扶贫提档升级,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谱写新时代湖北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副省长周先旺主持会议。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柯俊参加会议。州委副书记、州长刘芳震代表我州交流产业扶贫经验。
会议现场(刘德国 摄)
会前,与会代表实地考察了利川、咸丰产业扶贫情况。
5月7日,副省长周先旺在利川市汪营镇盛稀源公司,了解易地扶贫搬迁点配套香菇产业后续扶持模式。(朱扬 摄)
5月7日,与会代表在利川市毛坝镇飞强茶业公司,了解茶叶产业扶贫模式。(朱扬 摄)
5月7日,与会代表在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村,了解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情况。(朱扬 摄)
5月7日,与会代表在咸丰县唐崖农旅融合产业园,了解农旅融合发展情况。(朱扬 摄)
利川市汪营镇井坝村通过香菇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朱扬 摄)
恩施州的扶贫产业
带动多少乡亲脱贫致富?
2017年,恩施州实现农业总产值275.19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88元。
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8.3%来自产业发展,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参与到特色产业发展中来,62.5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实现脱贫。
让60多万人脱贫的产业
如何做到的?
因为我们真的“拼了”!

坚持以县为单元谋划、以村为单元实施,围绕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高山蔬菜、道地药材、特色小水果、畜禽养殖、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因村因户制宜发展脱贫产业。
按照“每个县1-2个支柱产业、每个乡镇1个特色产业、每个村1个特色板块、每个户1个增收项目”的产业发展思路,编制州县乡村四级《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
恩施市新塘乡烟农正在烤房里整理烤烟。

整合财政金融政策,引导、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村发展在地产业,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对有意愿、有能力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给予以奖代补和小额贷款支持。
2016年以来,全州统筹整合用于产业扶贫专项资金达32.9亿元,投入4.46亿元建立扶贫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累计投放扶贫小额信贷43.92亿元,其中直接针对贫困户的贷款24.31亿元。
2016年9月21日,全国首批农民专用信用卡在恩施市龙凤镇吉心村试点发行。

坚持“龙头企业带村、经营能人带户”模式,大力发展各类特色产业基地。2014年以来,全州新增特色产业基地127万亩。其中,茶叶基地158.8万亩,水果基地88.5万亩,中药材基地123.8万亩。建设规模化养殖基地606个,生猪、恩施黄牛年出栏规模稳定在485万头、15万头。建成133个特色产业专业乡镇,创建11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设立恩施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升全州农产品加工水平;在贫困村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项目,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470万元,新建烘干、储藏、冷链设施514座,新增加工储藏能力10万吨,有效解决了贫困村产业发展储藏难、运输难问题。
鹤峰县木耳山有机茶叶基地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宣恩、鹤峰等县建成了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正在建设全州统一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全力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州(县),连续四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强有力的管控造就了高品质农产品,近三年以来,茶叶均价年递增5%,农户收益增加近20%。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行有机肥替代化肥,推广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2017年全州化肥使用总量27.36万吨,比2014年减少3.55%,农药使用总量1376吨,比2014年减少15.63%,违规添加行为基本禁止。实施“土更净”专项治理,累计治理酸化土壤131万亩。健全州县乡质量监管体系,主要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连续四年达98%以上。
宣恩县椒园镇烟叶育苗大棚里,工作人员正在观察投放在育苗池内的蝌蚪生长情况。

出台了《关于加强品牌建设推进建成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的意见》,坚持将中国驰名商标创建纳入各县市和相关部门工作考核,2014年以来,全州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
注重公用品牌创建,整合打造“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大山鼎蔬菜”等州域公用品牌,“恩施硒茶”“恩施硒土豆”分别荣获“2016、2017年度全国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公用品牌”称号。
品牌创建大力提升了我州特色农产品知名度,在全国第十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上,我州7家企业的产品荣获金奖。“恩施硒茶”鲜叶价格连续3年保持10%的增长,“恩施硒土豆”线上销售价格达到每公斤10元。
2018年4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东湖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茶叙时品的就是“恩施硒茶”中的利川红和恩施玉露。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搭建产销对接平台,在杭州市设立恩施硒茶等特色农产品体验店;引进江苏赛银集团在全国建设100家恩施硒产品博览馆;组织恩施聚硒康公司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办9家马铃薯品赏餐饮店。
突出农旅融合,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州为抓手,打造了一批“农旅”“硒旅”“林旅”“康旅”等新产品,102个贫困村建成乡村旅游产业,全州星级农家乐达到2474家,特色民宿达到3000余家,乡村旅游产业每年承载10万农民就业,拉动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实施农村电商工程,在贫困村建立电子商务乡村综合服务站511个,近2万贫困群众加入电商产业,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巴东县水布垭镇“无臂青年”陈兹方通过网络电商售卖农产品。

州委州政府成立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将产业扶贫纳入县市党政领导班子目标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责任体系。
去冬今春,全州进一步加大产业基地建设力度,选派21454名干部、组建2438个“尖刀班”, 驻村脱产抓扶贫,通过逐户走访、座谈、召开群众会、外出考察学习,再一次掀起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热潮,全州新发展特色产业基地69万亩。
宣恩县珠山镇“尖刀班”成员入户走访。
我们的步伐不会停止!
2019全州实现脱贫的目标期限近在咫尺
恩施州誓将继续这股“拼劲儿”
打赢脱贫攻坚战!
来源:恩施发布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李安雯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