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是滋养人的,把诅咒吞下去,让它化成力。
——臧克家《星点》
“年轻人,快来屋里坐,喝口茶”她放下肩上的担子,招呼我们进屋。
“我们就是来看望看望您,不用倒茶啦。”
“那不得行,茶还是要喝的。”她不顾我们的劝阻,执意把茶送到了我们手边。
她,胡万琼,54岁,咸丰县坪坝营镇中坝村10组的村民。她的人生路,就像这山路般曲折。20多年前丈夫去世,剩下她和两儿一女,这个重庆远嫁过来的中坝媳妇,用她只有一米五几的娇小个子撑起了整个家。为了养家,她干过重体力活儿,做过小生意,同时屋里的田土从不敢荒废,一年到头,睁眼就是干活儿,闭眼就是睡觉。好不容易拉扯大三个孩子,女儿已出嫁到来凤;大儿子有甲亢,小儿子有自闭症,都几乎无法工作。生活的重担依旧落在了她的肩上。
“您快来休息会儿,您自个儿可不能累倒了,事情要慢慢来做。”
“年轻人,谢谢你们关心,我啊,不做不得行呐,我们家里困难,只能靠自己拼命做才有盼头呀!人要自立,靠自己才得行啊!”
“人要靠自己,人要自立”,这是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在这20多年的艰难岁月里,她独自养育了三个儿女;
她肩挑水泥,手砌砖墙,给儿子们建起了两栋房屋。在这幅图片里,近处是给小儿子修建的,远处的是给大儿子修建的。没有钱请多的工人,挑砖拌水泥都是她自己做。
她挥着锄头,翻了三天的地,只为减轻已经怀有小牛崽的耕牛的负担。我们远远望过去,开满黄色小花的田地和褐色新翻的泥土交界处,穿着红色衣裳的她仿佛在挥舞巨笔,涂描一幅名字叫做《勤劳与希望》的油画。
她在农闲时挨家挨户收集废弃物品,只为能赚点微薄的生活补贴。儿子们出门打工找她要钱,回家呆着找她要钱,换季买衣服找她要钱,生病吃药找她要钱……年纪是大小伙子了,生病的人却如同两个永远也养不大的宝宝,一辈子都在吮吸着母亲的乳汁、母亲的血汗、母亲日益老去的年华……
她用血肉与汗水把自己变成钢铁之躯,在布满荆棘的岁月里开出一条生存之路。
前不久,来村里考察产业发展的老总们听说了她的经历,备受感动,给她捐助了3000元帮助她修建楼梯。终于将一直未能完工的上顶楼的梯步修好了。台阶的模板还没有拆,扶手也还没有装,楼梯间顶上的瓦也还没有盖,但她已经非常兴奋,也满是感激。我们去看她的时候,还专门邀请我们登上楼顶平台参观。迎着阳光,她第一次把衣服抱到自家宽敞的楼顶上晾晒,她笑了,我们流泪了……
她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总带着明媚的笑容,她总是叫我们年轻人,她说她喜欢和年轻人聊天,聊着聊着觉得自己也年轻不少。她说她苦惯了,也不怕苦,能多做一天活儿,也是福气。说起以后的生活,她有着美好的向往,楼梯修好了等以后有钱再加个二楼,村里的藤茶、辣椒种多了就在村里打工,希望能带着孩子们一起做点事,生活就能慢慢好起来……
我们只在她家里呆了一小会儿,怕打扰她干活。她笑着把我们送到路边,说:“你们改天一定要再来啊,我要去做营养土育苞谷了!”
生活从不曾优待她什么,但是她仍然昂着头,带着笑意,迎着阳光,一直往前走。
每当看到胡万琼,我总是想起一首诗:
孩子你知道吗
妈妈过去也温柔
孩子你知道吗
妈妈过去也美丽
孩子你知道吗
妈妈过去也爱打扮
孩子你知道吗
过去妈妈肩膀
也柔柔弱弱
过去妈妈也贪玩
孩子你知道吗
过去妈妈的背
也不能承受重力
可是孩子自从有了你
妈妈变身钢铁战士
妈妈的肩好像装上了钢筋
妈妈的背好像装了钢铁
浑身刚劲有力
妈妈变成了无坚不摧
不向生活低头的勇士
来源:州文体新广局驻咸丰县坪坝营镇中坝村“尖刀班” 文 /李媛
责任编辑:朱晓涵
主编:龙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