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成为撬动“新消费”的支点

2018-03-20 09:00  

“积极扩大消费”写入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消费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越发彰显。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5年我国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1.3%。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风生水起,不仅给百姓带来满满的获得感,也为经济增长带来强劲的牵引力。

从投资主导到主要靠消费驱动,这是中国经济结构的重大变革。令人欣喜的是,随着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消费市场正发生着质变:在流通环节,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在生产环节,商品服务同步升级。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购物品级、需求层级也在向高位跃迁,消费不再仅仅满足于“买”和“卖”,追求更美好的物品、接受更优质的服务、享有更顺畅的体验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消费时代的到来不仅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对金融提出了新要求,带来了新机遇。过去几年,中高端消费、个性化消费在共享经济、创新发展等领域不断培育新增长点,大众的消费渠道、消费模式和消费理念不断变革升级。对金融业来说,就需要敏锐抓住消费领域的这些变革趋势,积极发挥对新消费的引领作用,创新金融支持和服务方式,更好地满足新消费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新供给、新动力。

步入新消费时代,需要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供给体系。当前在旅游、养老、医疗、文化、教育等领域,仍存在消费短板。针对这些消费“痛点”,金融业应开发专属产品,设立特色专营机构,针对细分市场提供特色服务。如在养老、家政、健康消费领域,应加快落实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探索养老服务机构土地使用权、房产、收费权等抵质押贷款的可行模式;支持教育文化体育消费,应创新版权、商标权、收益权等抵质押贷款模式,积极满足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需求。

旅游消费是近年来消费市场的亮点之一。但放眼国内旅游市场,旅游服务开发与资源特色存在错位,缺乏精细化设计管理;旅游服务供给层次也较低,很多还停留在单一的“吃、游”上,产业链条延伸不够。金融业支持旅游业加快发展,应探索开展旅游景区经营权质押和门票收入权质押业务,积极开展旅游企业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林权抵押等抵质押贷款业务;对于合理利用古村古镇、民族村寨、农村和农业景观资源发展观光、特色和休闲旅游的项目和企业,应采取多种有效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予以支持。

2017年,一部《战狼2》将2亿“小镇青年”送上热搜,也让人们看到了乡村消费的强大潜力。搭上了电商快车,如今的农村消费者也能轻松“买全球”。但是,与相对饱和的城镇消费金融市场相比,农村消费金融市场仍是蓝海,农村居民贷款难的问题始终存在,需求还远远未被满足,“三农”金融的资金缺口仍然巨大。支持农村消费,金融业应开展农村住房、家电、就学、生活服务等消费信贷产品创新;设计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信贷模式和服务方式;加大对农村电商平台发展的金融支持;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建设多功能、综合性的农村金融服务站。

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多国青年评选为中国“新四大发明”,其中三项都与信息消费密切相关。信息消费的崛起,让生鲜超市、无人值守商店、无人仓配、门店科技等新鲜事物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人们身边。把握新消费潮流,金融业应大力发展专利权质押融资,支持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等智能终端技术研发和推广,促进金融更多向有前景的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集聚,培育包括科创企业、金融企业、风险投资、市场、监管机构等在内的全价值链生态环境。

201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把消费维权年主题定为“品质消费,美好生活”,字里行间表达出对高质量消费的期待。迎接新消费时代的到来,金融应发挥撬动消费的巨大力量,积极消除和改善消费金融领域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广大金融消费者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新闻链接:http://www.financialnews.com.cn/zt/2018lh/lhgc/201803/t20180320_135020.html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8年3月20日

责任编辑:郑豫琛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