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到贫困村】绿色生产电制茶 量价齐增春茶俏

2018-03-17 15:15  

云上恩施报道(记者 吴曦 陈兴璐) 阳春三月,绿意盎然,一年中最繁忙的采茶加工季节就要到了。在茶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的恩施州,当地许多茶厂摒弃传统的煤炒茶,改为高效、省力的电制茶,这样一来,制茶的效率更高,品质也更优,去年、恩施州还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晚上8点,恩施市芭蕉乡润邦茶厂的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加工当天收购的1000斤鲜叶。摊青、蒸青、理条、压扁、固形、烘焙、精制,经过7道工序10多道工艺后“出炉”的金牌贡芽,不仅品质好,外形也更为精美。

芭蕉乡在恩施州的平均海拔较低,目前10万亩标准化茶园已经抽枝吐绿,全乡200家茶厂陆续开工生产。由于制茶时段集中,生产用电需求增大,当地供电部门组织专班,加大对供电设备的巡视巡检力度。

据了解,恩施州茶园面积已突破150万亩,去年还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了助推地方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夯实电能替代的硬件基础,国网恩施州供电公司从2012年开始,平均每年投资17.4亿元资金,开展电网升级改造。

“煤改电”、电制茶也让中小茶厂焕发了生机。到3月下旬,海拔较高的咸丰县小村乡也将迎来春茶的密集采摘期,怡和茶厂的负责人贺方南抓紧时间对制茶设备升级改造。

效率低品质差的加工环节让企业下“狠心”——“弃”煤“改”电,春节刚过,贺方南“咬咬牙”花30万买回全电式制茶设备,但现有的用电容量只能保障老旧设备的使用,当务之急是要抢在春茶采摘前调试好新设备,用电增容迫在眉睫。

用电有了保障,今年,贺方南打算“撸起袖子加油干”,茶叶加工量要翻翻、质量更要上档次。

(责任编辑:秦辰宇)

(主编:龙梅)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