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把握转型升级机遇期,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打造发展新优势,激活的是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全国两会召开期间,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肖擎访谈恩施州州长刘芳震代表、随州市市长郭永红代表。湖北日报转载访谈恩施州州长刘芳震代表的相关内容,为读者提供来自全国两会的恩施声音。
刘芳震代表(右)、郭永红代表(中)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肖擎访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柯皓 摄)
多一点实干,丰收歌儿唱不完
记者: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支持四个地方建设成为特色产业增长极,其中就包括随州、恩施。恩施是如何以“特”制胜,做好“我”最擅长,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的?
刘芳震:我们主要是确定了“四大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持续着力。
打造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恩施州拥有包括1处世界文化遗产、2家5A级景区、18家4A级景区的高等级景区集群,发展旅游业有独特优势。打造硒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恩施有“世界硒都”美誉。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世界硒都·中国硒谷”建设,形成了以硒种养业为核心,涵盖硒食品加工、生物医药制造、养生健康等特色产业集群。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恩施被称为“华中药库”。虽然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较弱,但潜力巨大。打造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恩施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光伏、页岩气等清洁能源资源。立足优势资源,引进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对接大市场,前期有收获,前景很广阔。
破除障碍,一手治痛一手挖潜
记者:转型升级往往伴随“发展阵痛”和“发展潜力”的较量,打造特色产业增长极,怎样把握和处理这种关系?
刘芳震:恩施州作为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唯一被纳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唯一的全域贫困地区、唯一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州,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过去也走过传统粗放的老路。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有阵痛是必然,但阵痛期实质是经济增长的转型换挡期。阵痛和潜力是辩证的。解决好发展阵痛,会释放发展潜力;发展潜力要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必然要破除发展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障碍。
我们要一手治痛,一手挖潜。坚决破除无效供给,努力克服“发展阵痛”。同时,不“硬拼”资源上规模,不“蛮拼”成本求速度,立足优势资源,深挖发展潜力,强化科技支撑。
打好组合拳,打好主动仗
记者:恩施目前还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在转型升级中进一步突围、突破?
刘芳震:投资规模小,投资拉动能力不强,投资结构不优,带动能力较弱,重大基础设施有短板,这是恩施州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我们将继续把“开放活州”作为先导性战略,把开放合作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组合拳的重要一招,努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我们要推动招商引资从“捡进篮子都是菜”向“提着篮子去选菜”转变。在做优做强和招大引强上力争实现新突破。我们将重点抓好交通、城镇、高新区、会展、通关等平台的开放载体建设,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建设一流法治、政务、金融、信用环境,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来源:荆楚网
来源链接:http://news.cnhubei.com/xw/2018zt/lh2018/201803/t4083793.shtml
(责任编辑 郜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