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漂亮,要睡好“美容觉”;耕地、草地、河湖等自然生物要美丽,也要休养生息。2月26日,从省发改委获悉,我省正式出台《湖北省耕地草地河湖休养生息实施方案(2016-2030年)》,为未来15年内耕地草原河湖等资源的休养和保护确立了总体目标。湖北要基本建成空间布局合理、经济生态高效、城乡环境宜居、资源节约利用、绿色生活普及、生态制度健全的“美丽中国省级示范区”。
耕地休养生息,主要包括开展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轮作休耕试点、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开展耕地污染防控治理等。该方案提出,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7288万亩,耕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到2030年,在全省范围内针对不同区域建立合理的轮作休耕制度。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达到400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1个百分点。
河湖休养生息,包括河湖水污染防控、重点河湖治理与修复、保障河湖生态用水、保护和合理退还河湖生态空间、保护和合理利用河湖水生生物资源等。方案提出,归还被挤占的河湖生态空间,逐步减少“人水争地”现象,构建健康的河湖生态系统。
草地休养生息有大动作。该方案中,除了增加生态脆弱区草地植被、提升品质、以草定畜等措施外,还将推行草地确权承包制度。到2030年完成全省所有草地的确权承包工作。
集中资金办大事。我省将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环保等部门原来分散使用的项目资金统筹整合,集中使用,解决关键问题。同时,通过政府投入引导,让利社会资本,聚集社会投资建设,配套支撑资金,完善鼓励政策,实施以奖代补、贴息等多种方式,拓宽资金多元化渠道,吸引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耕地河湖草地生态保护。
原链接:http://news.cnhubei.com/gd/201802/t4077568.shtml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谭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