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两天就要过年了。
潮小妹还着急买不到回家的车票,然而身边的朋友A却告诉我,她今年过年不回去了。
“回家过年又要见一堆烦人的亲戚,回去也没什么事做,假期又短,回去干嘛”。
身边的朋友B也告诉我,今年不回家了,老板说过年加班,给六倍工资。
在工资与团聚之间,B选择了前者。
长大之后,身边的人,仿佛越来越不期待过年了。
1
消失的“新年”
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过年
不仅有长长的假期
年前一次固定的全家采购
爸妈给买的新衣服
哥哥姐姐过年的相聚
还珠格格的循环播放
最重要的还有一笔丰厚的压岁包
现在的我们,再也没有那长长的假期。
心情好了就买两件新衣服穿,自己变成了带小孩的哥哥姐姐,大人宠溺的压岁钱没有了,甚至连还珠格格,都没有了。
小时候满心期待的”新年“为什么就消失了呢?
很多人说,因为我们现在生活变好了啊,过年的东西都不稀罕了。那么真的就仅仅是因为这样吗?
2
寻找被“丢弃”的新年
那红楼梦里介绍贾府过年,他们可是顶级有钱人家,领春祭恩赏、分发年货、拜年行礼...一件不落,你能说没气氛?
金瓶梅里面介绍西门庆家过年,那也是一个县的大户,也没气氛?
相反,人家都是气氛十足的!
那怎么能言之凿凿的说生活水平提高导致过年没有年味呢?
可见,生活水平提高了并不是主要原因,年味不是消失了,是被我们自己抛弃了。
过年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就是长途跋涉回老家的疲惫,面对各种亲戚“关心”的厌恶,和各种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的假客套。
过年仿佛就是一年一度要完成的机械年终报告,只是对象变成了自己的各路亲人。
3
你我的“春节仪式感”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物质丰富的现在其实早已不存在这个说法了,可为什么自己父母还是要大张旗鼓的去囤年货呢。
为什么跨年的时候,大人一定会给小朋友压岁钱呢?
就连平日过的生日也是,生日那天也就是普普通通长大了一天而已,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过生日呢?
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
过年对于孩童,就是鞭炮糖果压岁钱。
对于老人,就是子孙满堂团圆饭。
而对于你我,夹在中间,更多的便是那些复杂繁琐的杂物等着我们,让老人能舒心,让孩子能开心。
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无迹可寻,就像一条没有源头没有去向的河流。
仪式感就像是自己在这条河流上建造的闪烁的灯塔,靠这些灯塔我们才能标定我们的存在。
也能让自己感觉到,自己是在生活。
今年是潮小妹离开家的第一年,独自在外,才体会到家的可靠与温暖。
所以即使家里没有年货,没有新衣服,没有红包,潮小妹也觉得年味十足。
因为对于我来说,过年的仪式感就是亲人间的团聚。
过年也许是家里很早就开始囤着的腊肉
过年也许是全家人备好的新衣服
过年也许是大年三十的春晚
过年也许是....
来源:湖北潮事儿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vks0-wbSsTrMpLnfYhJbCQ
(实习编辑: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