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商务厅发布消息:
根据《湖北省商务领域企业“红黑名单”制度(试行)》(以下简称《制度》)规定,经市州推选、公示上报、征求意见等程序,形成了158家商务领域企业“红名单”和8家商务领域企业“黑名单”。现将“红黑名单”予以公示,公示期从2018年2月7日至3月9日。
快来看看哪些企业登上“红黑榜”,上榜理由是什么?
红 榜
激励措施
对列入“红名单”的企业,商务主管部门应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除在行政许可工作中,优先办理相关业务外,加强与发改、财政、税务、工商、质检、海关等部门协调,强化部门联合激励,在资质评定、政府采购、项目申报等工作中,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考虑和安排。
黑 榜
惩戒措施
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应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相关惩戒措施:
1. 商务主管部门加强与发改、财政、税务、工商、质检、海关等部门协调,建立“黑名单”通报机制,强化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在行政审批、资质评定、政府采购、项目申报等工作中予以限制;
2. 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将其列为日常重点监管对象,加强执法检查力度和频次;在行政许可和各案工作中,列为重点核查对象;
3. 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在实施“黑名单”管理期间有新的违法行为的,依法从重处理;
4. 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惩戒措施。
《制度》中还明确提到了“信用修复”:市州商务主管部门认定“黑名单”时,应依据法律法规,结合失信行为的严重程度,明确企业主体能否修复信用以及信用修复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主体自主修复失信记录,履行相关义务纠正失信行为,向市州商务主管部门申请退出“黑名单”。对失信情况特别严重的“黑名单”企业主体,可依法依规认定其不得修复信用。
来源:长江云
来源链接:http://m.hbtv.com.cn/p/1157976.html
(责任编辑 郜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