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近,家人团聚的日子近了。一桌丰富的菜肴、一瓶醇香的佳酿……成为了款待家人的好礼。怎样购买安全健康的食品和食材呢?怎样识别劣质食品?记者采访了恩施市食药监局食品科的工作人员,构筑舌尖上的安全,巧识伪劣食品可用防范“七字法”,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食品要从正规场所购买
从2017年开始,恩施州城的九立方商场和享买乐超市博文店,在全州试点农产品追溯做法,顾客只需要用手机扫标识条码,就能够了解到蔬菜或水果的来源地和上市日期等重要信息。
恩施市食药监局食品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正规的商场或者超市购买食品,是保障食品品质的第一道关口。正规商场的食品都需要经过多道检测手续才能够上架,进货渠道能够逆向追溯。尤其是蔬菜水果类,许多超市有自己的快检系统,能够快速的检测出农药残留量。
同时,工作人员提醒,在商场购买包装好的食品时,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清楚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购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同时尽量购买具有QS标识、有机食品标识、绿色食品标识、无公害食用农产品标识的食品。而假冒产品的标识多会字迹模糊不清。
消费者还应注意选择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好的品牌,相信品牌的力量。打开食品包装后,要及时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购买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在大型的农贸市场购买食品,尤其是肉质食品时,消费者需要仔细辨别肉制品的“两章两证”(两证指屠宰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出具《动物检验合格证明》和定点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两章指屠宰地动物卫生监督部门在肉类上盖动物检验合格验讫印章和定点屠宰场肉品品质检验合格验讫章)。同时,流感正是高发期,尽量减少在人员众多的地方逗留。
妙法判别伪劣食品
2017年,恩施市食药监局总共查处了涉及食品的案件267起。在春节来临之际,该局启动了两节食品督查的专项行动,旨在最大的保障老百姓餐桌的安全。
老百姓在日常购买中,怎样辨别伪劣食品?恩施食药监局的工作人员给出了防范“七字法”: 即防“艳、白、反、长、散、低、小”。
防“艳”,对于颜色过分艳丽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像蜡果一样又大又红又亮,就要留个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问题?卤制品是否添加了苏丹红而显得格外的好看?防“白”,如果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有很大的几率是用漂白剂、增白剂、面粉处理剂等化学品处理过,尤其是在腐竹、笋制品中使用较多。防“长”就是尽量少吃保质期过长的食品。防“反”,对于反自然、反季节生长的蔬菜、水果,应该减少食用量。这些食物有很多是用激素催熟,但是营养元素、激素等物质还没有转化成熟,食用过多可能对身体有害。同时要时刻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业的产品,这类企业生产的食品平均抽样合格率最低,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概率较大。
购买食品时不能够贪小便宜,很多食物的价格明显低于一般价格水平的食品,这种价位的食品大多有“猫腻”;价格低往往是生产成本下来了,安全性就得不到保障。对于很多的散装食品要多加辨识,年底会有各种年货市场,很多的食品都是散装;散装豆制品、散装熟食、酱菜等可能来自地下加工厂,同时在卖场也容易沾染细菌微生物,安全隐患较大。
家庭保存食物有好方法
“发霉的花生瓜子等坚果一定不能吃。发霉的坚果一般都是感染了黄曲霉,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是极强的致癌物。” 恩施市食药监局食品科的工作人员说。如果坚果类食物有了苦味或者明显的发霉迹象,要及时处理,不要食用。
在家庭保存食物时,不要置于阳光直晒的地方,防止细菌滋生。对于有特殊气味的食物,要包装保存,防止虫子或者老鼠光顾。
对于买回的蔬菜水果,需要多浸泡多清洗,在浸泡时加入一定量的小苏打,会更大程度的减少农药残留。
来源:恩施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www.enshi.cn/2018/0130/619122.shtml
(实习编辑:徐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