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 | 男子10年下1800多口沼气池每月至少接100多个电话

2018-02-02 17:13   融媒体稿件  

云上恩施报道(融媒体记者 杨思琪 实习生 王漫) 这是一个来自我们身边的平凡人物,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爱岗敬业,在最艰苦的岗位上工作,用他的坚持带给社会一种感动。他就是一个不怕脏不怕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最美掏粪工:袁亮。

他叫袁亮,和以往一样,今天又下沼气池了,这种老式的沼气池里面空间很窄,在里面操作得非常小心,这个池子有五年没有清理了,必须抽两车的水,再下池子四次,才能弄干净,一共得花费4到5个小时的时间。

每抽出一车的沼气和沼液都会按照老百姓的要求把它运送到指定的地方,冬天会直接喷洒在农田,让田里的土更加肥沃,为了保证喷洒均匀,他都会用手提的方式进行操作,喷洒和清理完后,袁亮还会和其他的师傅一起把别人沼气池旁打扫的干干净净,这样老百姓也会更加满意。

从1998年6月从恩施州农校农学专业毕业分配到龙马乡农技站从事农技推广工作,2005年开始从事农村能源工作至今,为了使老百姓用好沼气, 袁亮在全镇实行包建设、包管理、包服务的“三包”责任制,把电话号码在全镇各村组进行公告,被农民称为“沼气110”,平均每个月至少会接到100多个电话。

龙凤镇从2005年开始推广沼气,袁亮便开始钻研沼气池,包括安装维护,修理灶具热水器的技术,现在老百姓沼气上的事情我都可以解决,一个电话又把我叫到了龙凤镇古场坝村二台坪组的燕德玉家,她家的沼气仪表出现了问题,需要更换。

从干上沼气这一行几乎每天都在下乡,袁亮不仅负责镇里上万个沼气池的日常维护,还负责协助各个企业发展生态农业工程,遵循“供气入户、免费安装、按表收费、综合利用”的原则,2016年在杉木坝村新建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工程,建设标准高、运营效果好。用沼液、沼渣喷灌的水果园,不仅不打农药,而且涨势和品质更好。

十多年来,他下过1800多口沼气池,行程近10万公里,跑坏了2台面包车,更换了3辆抽粪车。工作上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热忱服务群众,得到了群众和各级领导好评。

原标题:最美掏粪工: 袁亮

(责任编辑:秦辰宇)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