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教材、新高考看阅读

©原创   2018-02-02 10:13   恩施新闻网

面对经久不衰的经典和机敏灵秀的新作;面对懵懂稚拙的书童和颇有鉴赏力的学子;面对新教材和新高考,作为教师、家长决不可等闲视之。

据有关统计,自2017年9月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后的小学段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很多经典课文“春去春又回”,还未沉淀的“时文”大幅减少。

同时,高考命题方式也正在进行很大改革。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2017年的题量比2016年悄悄增加了5%-8%;2015年考的阅读题是古代货币制度,之后有关机构做了一个调查,99%的学生从来没有关心过古代货币制度,更没有看过这个题目,老师也没有注意过。2016年考的阅读题是比较文学,里面的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学生看不懂。“这说明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相关人员评价说。可想而知,高考语文阅读题的选文范围,很可能远远超出高中教材和一般高中生的认知范围;难度、深度、广度,全面向学术级、经典级看齐。只看教材和四大名著,应付高(中)考语文简直没有办法。

“教改必须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和写作教学。”这足以代表当下高层进行教育改革的决心。预计未来高考中,命题人会在更大范围内采取更加灵活多变的题型来考查学生的名著阅读、文化经典阅读情况。今后的高考语文阅读题量会持续增加,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提升反应能力迫在眉睫。

“一个不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一个孩子从出生之日起就界定了他的民族语言和一生的精神格局。给学生影响最大的永远是老师的博览群书和敏锐好思。语文的尊严乃至文学的尊严,就是靠老师嗜书如命、陶醉书海来维护的。老师读书的良好榜样,会使学生效仿和尊崇。学生好读书、会写作,不能不说与好读书的老师有关,全班孩子都好读书都爱写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一个虔诚扮演读者角色的老师。另外,如果父母亲坚持陪孩子读读好书,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将是为人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常言道:“阅读是最美的姿态。”“读书是最好的家风,书架是最好的不动产。”应考也好,精神洗礼也罢,要在阅读中不断拓宽自己的灵魂空间。在阅读中去接近经典中的个个伟大的灵魂,体会这些灵魂的博大睿智与深情。在阅读中去呼唤自己灵魂深处真善美的萌发与升腾,拓展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行自我设计与自我塑造,这才是我们广泛阅读、深层阅读的终极追寻。

阅读是一场“马拉松”,让我们的老师、家长引着孩子们从兴趣入手,从习惯出发。当孩子们有了能量,有了积淀,有了厚度,便如泥土里渐次苏醒的花草,倍增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来源:恩施新闻网

原文链接:http://www.enshi.cn/2018/0131/619660.shtml

(实习编辑:徐扬)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