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不敢种的,村干部、党员带头先种,有了收益才好做老百姓的工作。”日前,宣恩县沙道沟镇红石村村支书唐洪富告诉记者。
产业结构单一滞后、缺乏支柱产业、村民收入微薄,是红石村的真实写照。去年,精准扶贫的东风吹到红石村,扶贫工作队算对比账、经济账,带村民外出参观取经,让他们开了眼界,解放了思想。
为进一步做细做实精准扶贫工作,红石村采取支部引领、党员示范、能人带动、群众参与的办法,推行“党建+精准扶贫”模式,让党建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今年,水田不种谷子,全部种百合。”“我家也来种几亩白术!”在村里召开的产业发展会,村民们鼓起勇气,一改传统耕种,纷纷栽上“致富苗”。
“别小看这些核桃树苗,几年后就是‘摇钱树’。”红石村九组老人苏兴平正在给核桃苗除草、施肥。不远处,他家的三层半洋房装饰得漂亮别致,前几年种的核桃让他尝到了甜头,今年一口气又发展了4亩。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为实现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宣恩搞好“六个结合”,确保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顺利推进。
“六个结合”,即在实行搬迁与特色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城镇化建设、工业园区务工、社会保障政策兜底相结合的同时,在规划建设搬迁安置点时,将搬迁与学生就近入学相结合,充分考虑了搬迁户子女就近上学的问题。
据了解,宣恩共规划集中安置点91个,计划2016年启动36个,2017年完成55个。目前,30个安置点已开工建设,主体建设开工17个。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李以国 通讯员 舒鸿妍 戴虎 田代超
(责任编辑 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