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调水工程:加强中华水系管理 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2018-02-01 16:30  

水资源已成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持续发展的非常稀缺的资源。如何科学有效的管控中华水系、调配我国拥有的水资源,为中华大地的生态、生产、生活、发展提供基本的保障,正成为解决我国“水”问题的关键所在。

众所周知,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自然条件。具体而言,东部地势平缓、河流众多,基本可以满足区域生态、工农业及生产生活用水;西南地区是中华水系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河流众多、水量充沛,而广袤的西北地区,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唯独缺水。因此,如何将西南地区丰沛的水源引入西北,是摆在中华民族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

土地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应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以应对全球性的挑战。“沙者,水之少也。” 中华民族围绕兴水利、除水害,书写了一部源远流长的治水史诗。治水与治国,曾经站在一起。但面对不断扩展的荒漠化问题,古人却只能无奈的一次次背井离乡。如今,我们终于有了调配水资源空间分布的能力,治水与治沙、治沙与治国,又历史性的走到了一起。

思想引领行动,理念指导实践。践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建设生态文明。“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程度十分严重的今天,在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严重不平衡的今天,在我国人多地少、缺少适宜生存发展空间的今天,在我国综合国力大增、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今天,我们必须抓住历史的机遇,认真研究,艰苦奋斗,解决好事关中华福祉的大问题。

青藏高原的隆起,阻碍了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到达西北地区,使得这些地方干旱少雨。同时青藏高原又是多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被称为“中华水塔”。由于地理原因,这些中华民族珍贵的水资源多流向西南、东南,并最终入海。长久以来,始终不能为广袤西北大地的生产、生活、生态发挥作用。西北地区即使连年干旱,也只能望水兴叹!如何让“中华水系”的宝贵水源为西北的生态及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为西北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支持,从而真正意义上让中华水系造福中华民族,是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梦。

66年来,虽然中国的科技工作者坚持探索、努力研究,但始终未能找到一个科学可行的西部调水方案。从各种方案的表现来看,都避不开长隧洞“穿越”、高提水“翻越”、极高的取水比例等思路,虽然形成这些方案的原因复杂,但确实都是难以实现的。“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的优点即在于对地理特点的研究更透彻,因此更加顺应自然,使得无论从工程难度、取水量还是低成本运营等方面都得到了合理的解决。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的线路选择巧妙的利用了自然地形特点,实现了全程自流,将青藏高原的洁净水源低成本地送往西北干旱地区,使这些深藏雪域的中华之水,走出高山峡谷,走向光热充足、地势平坦但干旱少雨的西北地区,真正的造福中华大地。由此看来,“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科学巧妙地解决了自古以来“自家有水却不能用”的历史难题。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意义重大,通过对“中华水系”的合理调配,不仅可以支持西北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也可以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遏制甚至扭转荒漠化局面、为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是一个可以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巧妙方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红旗河”西部调水将成为拔掉“穷根”的“良药”,为扶贫、脱贫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红旗河”西部调水方案将为西北地区蕴藏着的巨大潜力打开一扇机遇之门。随着缺水问题的彻底解决和周边环境的改善,西北地区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发展战略纵深,也将成为我国拓展开放型经济广度和深度的主攻方向。

“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的建设将形成一系列上下游产业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经济带,将以有形的纽带串联起无形的感情、文化,使各族人民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为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点。

“红旗河”既是生态之河、又是经济之河,二者浑然一体、和谐统一,是一个十分巧妙的设计。我相信,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定能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文化自信中,完成生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双重历史使命,为后人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来源:新华社

原链接: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share/index.html?docid=3088690&channel=weixin

实习编辑:李安雯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