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通讯员 王郑
核心提示
自州委、州政府“六城”同创、精细化建设管理、人性化服务活动启动以来,州交通运输局借势借力,着力宣传引导、加强督办、强化考核,以州直交通运输系统“八个大院”建设为基础,咬定交通运输系统行业工作“七大任务”,着力打造绿色畅达交通,助力美丽恩施建设。
“六城”同创是恩施发展的良好契机。州交通运输局将在建设“武陵山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的实践中一如既往地服务“六城”同创,在真抓实干中创交通精神、创行业文明、创城市功能、创现代观念,再写恩施交通新篇章。
畅通城镇交通外循环,优化绕城绕镇交通条件
春节刚过,潮湿的空气里还有一丝丝寒意,利川市一大批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建设正酣。这其中就有318国道利川绕城段、省道利鱼线利川绕城段。
两个项目的建设,将为利川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改善城市交通路网状况、构建城区交通主骨架、疏解进出城车流、减轻城内交通压力、拓展城市空间均有重要作用,是利川市实施“六城”同创、落实交通畅通工程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以来,州交通运输局从加快绕城绕镇公路建设着手,通过积极促成规划的国省干线及重要农村公路绕城、绕镇公路项目落地实施、早日建成,优化 设置新建高速公路互通出口,加快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建设,打造“千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努力推进州域、县域、乡域交通环线建设,畅通绕城绕镇交通外循 环。
截至目前,巴东县209国道长江大桥南岸接线已完成路基工程,恩施市209国道龙凤坝至谭家坝一级公路、利川市326省道绕城一级公路、利川市 318国道绕城一级公路和来凤县209国道小河坪至湘鄂情大桥一级公路4个项目正加快实施。全州已建成5条高速19个互通出口,19条连接线连通7县市城 区、覆盖30个乡镇。
983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在2015年基本建成。全州AAAA级以上景区可进入性显著增强。“千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立足我州山区特色,以 “绿、蕴、宜、和”为设计理念,按照“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安全舒适、生态环保”的设计原则,配套绿化、美化、亮化和特色化等生态环保设施,精心打造独具 特色、路景交融、宜驾宜旅的高品质旅游公路。
至2015年底,“千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累计完成绿化面积2.8万亩。这项书记工程自巴东AAAAA级景区神农溪开始到鹤峰屏山爵府,串联7县市城区、38个乡镇、九大核心景区,辐射全州240万人口,是一条真正的州域循环路、生态旅游路、产业致富路。
构建客货物流新站场,提档升级公共交通
围绕恩施火车站核心区域,两座新的地标建筑正在拔地而起:一个是恩施一级枢纽客运站(客运中心站),一个是恩施大型区域枢纽货运站(货运中心站)。交通零换乘,在州城不再遥远。
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必然少不了精细化的客货物流站场,一个精细化的城市必然少不了便捷化的绿色公共交通。州交通运输局通过加快建设衔接顺畅、功能完善、转换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来满足各种运输方式站场间的旅客便捷换乘和货物联运集散需求。
截至2016年2月底,恩施客运中心站和货运中心站主体工程已完工。恩施大峡谷二级旅游客运站已建成投入使用,利川二级客运中心站主体工程完工已投 入使用。巴东野三关、鹤峰走马两个重点集镇的三级站均建成投入使用。建成乡镇五级客运站及综合运输服务站54个,所有行政村配套候车亭或招呼站。2016 年,全州88个乡镇客运站将全面建成,覆盖率将达到100%。
2015年,困扰巴东城区多年的“面的”车成功置换,139辆出租车规范营运。11月,巴东县公交公司新采购的2台油电混合新能源公交车正式在1号线运营,出生在长江南红石梁社区,如今家住长江北神农小区的谭阿姨,坐公交回娘家只要1小时。
公交优先战略凸显,建始、巴东、利川、鹤峰、来凤等县市“国有运营”、“公车公营”公交体制改革稳步推进。8县市均开通城市公交,清洁能源和新能源 公交车达211辆,占公交车总数38.3%,恩施市入选首批省级公交示范城市,巴东野三关、鹤峰走马、利川谋道等3个乡镇开通集镇公交,全州城市公交通村 数达到103个。
精心谋划交通大格局,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对接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交通部门责任上肩,任重道远。通过将交通项目建设与“六城”同创的重点区域、重要部位紧密结合,来提高交通综合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
“十三五”时期,将以“两纵三横两联”为重点,续建利万、建恩、宣鹤高速,开工来咸、建始陇里至鄂渝界、鹤峰至五峰高速,实现“县县通高速”。积极争取将利咸高速纳入省“十三五”中期调整计划并开工,争取将巴东至张家界高速纳入省级以上规划。
将加快“十一纵、十一横、十一联”国省干线公路改造。重点对G242、G351、G348等新增国省道实施提档升级,实现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 里程占比达85%以上,高等级路面铺装率达到90%,基本消除普通国省道断头路,实现所有县市通国道、全部乡镇通国省道二级公路。
将规划建设351国道鹤峰绕城、350国道利川石山庙至羊子岭和242国道来凤三胡互通至桂花树工业园3个绕城项目,规划建设绕镇项目14个。
利万、建恩、鹤来、咸来、利咸高速建成后,将新增16个高速公路互通出口,16条连接线连通6县市城区、覆盖26个乡镇。
围绕我州水运发展规划,将旅游港口、码头建设,航道养护与“六城”同创紧密结合。汾水港区大清江综合码头游客接待中心基本建成,客运泊位快速推进。巴东港新改建项目全面完成,清江州城段码头规划全面完成。
港航部门在完成清江水布垭至恩施段110公里航道整治的基础上,积极服务清江恩施城区段河道整治、航道提档、游船开通、水体绿化美化,为打造旅游城市,提升水运服务质量夯实基础。
建成示范线路,打通运输服务“最后一公里”
2015年,“畅安舒美”示范工程建设圆满收官。209国道368公里“畅安舒美”示范工程,将给投资商提供更好的投资公路环境、为广大旅游游客、 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出行服务。“畅安舒美”示范工程建设在“十二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大检查中得到交通运输部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州公路部门通过全力推进国省干线公路路域环境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城乡结合部和城镇过境路段通行水平,加强路域环境和超限超载专项整治力度。
2015年,共查处路损案件295起,清理违章堆积物1678处15715立方米,拆除非交通标志牌1600余块,清理公路违规摊点439处。全州查处超限运输车辆25517台,卸载货物33460吨,国省干线超限车辆控制在4%以内,超限超载运输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2015年11月23日,一辆牌号为鄂Q5V426的9座小客车,开进了宣恩县沙道沟镇二坪村。至此,我州249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
为进一步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出行贵、出行不安全”问题,州交通运输局按照“县为主体、乡为单元、村全覆盖”以及“政府主导、合力推进,政策保 障、市场运作,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的总体思路,积极面对地理条件复杂、基础设施薄弱、财政状况紧张等实际困难,迎难而上,主动作为,全力打通农村客运服 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畅通交通神经最末梢。
截至2015年,新增农村客车1133辆、通客车行政村1072个,通客车行政村累计达到2494个、通村覆盖率达到100%。
主动融入“绿满荆楚”活动,完善城乡绿色通道
交通的畅达使“鄂西林海”离游客越来越近。高速公路进出口是外地游客直观了解恩施的第一道关口,美化和绿化工作不仅可以给游客留下第一个好印象,更 能为恩施州打造园林城市、森林城市提供基础。州高路办协调县市及相关责任单位在保证高速公路进出口及连接线干净整洁的基础上,选用合适的植物完成绿化、美 化工作,为打造宜居宜游恩施提供有力条件。
2015年,结合“绿满荆楚”活动,州公路部门在“畅安舒美”示范工程国省干线公路上补植绿化树4万余棵,种植紫薇、石竹、金叶女贞、银杏、灯笼树等景观植物8700棵,增设禁令、警告、桥隧管理等标志标牌861块,刷白绿化树5万余棵,培土种植花草5万平方米。
州港航部门结合“绿满荆楚”活动,秉承“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绿水”的“六城”精神,大力推进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拆解、老旧渡船报废更新等工 作,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积极推广船舶使用清洁能源,环保能源等。通过加强河道环境保护,减少船体的污染气体排放,有效控制现有船舶的生活及油污污染,为保 护水域清洁打下了坚实基础。
持续宣传全覆盖,营造行业参与好氛围
宣传发动是“六城”同创工作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全员参与的大环境下,宣传“热身”显得至关重要。交通部门积极适应形势发展,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努力把宣传工作做在前,做到位。
无论是市民、游客还是外商,踏上恩施每一辆公交车、出租车,都会看到醒目的“六城”宣传标语。
通过我州已开通高速公路出入口及沿线部分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的“六城”同创宣传标语,返乡人员、外来游客对“六城”同创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大大提升。
截至目前,全州城内汽车站、公共汽车停靠点、公共汽车、出租车、旅游车、码头渡口、旅游船宣传覆盖率100%;全州重要国省道出入口覆盖率100%。交通运输全系统、全行业在市内的八个大院宣传覆盖率100%。
州运管部门通过加强全州驾驶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驾驶员除陋习活动,有效维护了道路运输健康稳定有序发展。
鹤峰、来凤、利川、巴东分别召开公交、出租车司机安全培训会议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文明礼仪培训,开展“文明进车厢、文化进车厢”活动;咸丰、利 川分四次组织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开展道德讲堂活动、“洁畅安宁”百姓故事宣讲报告会。通过积极传递正能量,真正擦亮了道路运输行业“窗口”。
2015年,全州运管部门开展“打非治违”工作共出动稽查执法人员2.2万人次,出动稽查车4700台次,查扣各类非法营运车辆1216台,办理各类执法案件1468件。
“打非治违”活动效果显著,出租客运市场“黑车”问题、“恩施至来凤”、“恩施至咸丰”等一大批道路运输行业矛盾纠纷问题得到有效化解,为构建宜旅、宜业、宜居城市提供良好运输服务。
州直交通运输系统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号召,在城区内八个大院停车场全部对外开放,停车位标线重新划定,门禁制度进一步规范,做到大院及时开放、车 位量化管理、门禁动态提示。持续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区域内外垃圾容器、收集点设置规范、整洁完好,无卫生死角,垃圾清运及时,绿化树木、草坪养护到 位、整齐美观,人员车辆进出有序、停放有序、管理有序。标语横幅和各类标牌设置规范、文明美观,爱国卫生运动扎实推进。
(本版图片均由州交通运输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