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我们要做的是帮助村民摆脱贫困!”8月25日,湖北江博竹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云芳说起企业进村扶贫的初心,坚定不已。
坪坝营镇水车坪村是咸丰县66个重点贫困村之一。今年3月份,湖北江博竹制品有限公司作为全县66家民营企业之一,正式与该村结成对子,帮助其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作为土生土长的坪坝营镇人,范云芳说,能够参与精准扶贫,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曾经走出大山打拼多年,如今,事业有成,她也希望能够回乡帮助那些还身处大山的贫困乡亲走出困境。
水车坪村平均海拔1000米,全村17个村民小组1297人,不仅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还是坪坝营国家4A级森林公园大溪洞景点的必经之地。但一直以来,村集体经济收入仍处于空白状态,60%的村民常年外出务工。
“起初还是比较迷茫。”作为一家专注于竹制品及实木套装门产品研究、加工与生产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除了有限的资金捐助和极少数的岗位提供就业外,似乎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怎样才能激活贫困村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
基于该村已建成的近千亩红心猕猴桃和正在建设的高档蔬果基地,范云芳与村里的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队协商后,决定采取资金捐助、技术培训、成立合作社等“组合出拳的方式”进行帮扶。
“公司为我们村集体经济捐赠了5万元现金作为股份投入合作社中。”村书记曾凡贵说。范文芳拿出5万元现金作为10%股份投入到该村水车坪果蔬专业合作社里,合作社有一定收益时,将按比例进行分配。
“也就是说,如果合作社有100万收入,那么村里将集体经济就有10万块钱收入。”该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蒋俊说,“正是有了这个股份分红资金,村集体经济将会逐步壮大,村民还可以享受村里统一缴纳合作医疗、电费等开支的福利。”
“水车坪村的利益链接机制,也正是全县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的最科学合理的方式。”咸丰县工商联主席刘玉学介绍,全县66家民营企业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重点,采取“一企一村、一企多村、多企一村”等形式,通过带信息、带项目、带市场、带技术等途径,扶持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推动农民转移就业、帮助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激活贫困村加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企业得发展,帮扶村精准脱贫的目的。
家住9组山坳坳里的徐志香,独门独户,不通公路。过去,她家是远近闻名的“等靠要”。去年,在帮扶工作队和帮扶企业的共同扶持下,户连路通到她家门口,企业帮她发展了3亩景天三七。
徐志香说:“再是过去的老样子,我就对不住这些帮扶我的干部和企业。”
精准扶贫,关键在人,贫困群众需要自力更生,正是淳朴的热情和脱贫的渴望,范云芳毫不犹豫地与进驻到水车坪村的硒谷生态农业发展公司达成协议,共同投资1000万元打造高端生态农业采摘观光园和休闲鲜花谷,带动当地发展观光农业。
企业进村,村民发展产业的势头热情高涨,一个观光园集并了100多户村民入股,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产业发展有效调整,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经济总量成倍提高。除了红心猕猴桃、景天三七、辣椒外,村里还发展种植了1000亩油茶。玉米、烟叶种植已经渐渐从该村淡出。
“心贴心”解难题、“点对点”破瓶颈,范云芳还坚持“扶贫先扶智”的思维理念,对水车坪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定点招工,组织开展多层次的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让贫困户子女能快速学到实用技术,迅速实现就近就业。
曾经闭塞的小山村正在商界人士和帮扶工作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新生活,时代给予了它绝佳的蜕变机会。
来源:咸丰新闻网 记者 宋海燕
(责任编辑:杨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