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检总局9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各口岸共从进境旅客携带物、邮寄物中截获禁止进境物近70万批次,同比增长16.48%,从中检出有害生物批次同比增长近一成。质检总局要求各地检验检疫部门因地制宜,出台有效措施,严把国门生物安全。
质检总局局长 支树平:2017年截获外来有害生物94.98万次,五年来截获外来有害生物种类的种次年均增长26.8%,退运销毁非法转基因玉米和玉米酒糟粕142万吨。
由于违法成本较低等原因,在旅检和邮寄渠道通过谎报瞒报、伪装入境、反复寄递等手段,携带和邮寄禁止进境物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相关违法行为已经逐渐规模化、组织化。质检总局在上海口岸试点破解的办法。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 王伟:我们在全国率先采用征信管理,规定将一年以内两次以上,携带禁止进境物入境等行为,纳入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的服务平台,并采取相应的惩戒措施。征信管理对于改善上海自贸区,乃至全国口岸通关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办法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规定,出入境旅客失信行为分为一般失信和严重失信,如果5年内有两次以上一般失信行为,将被定义为严重失信行为,将被处以失信有效期3年的惩罚,严重者有关部门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追究刑事责任。
江苏省进出境口岸多,检验检疫部门运用信息化手段,研发了针对旅客携带物的智能一体机系统。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 陈建东:这套一体机在江苏9个国际机场统一配备,全国率先实现机场可对旅客和禁止携带物信息的联网核查,自动生成预警名单,从而做到客人截获,全省可预警。
记者在无锡机场出入境口岸看到,当发现旅客携带有违禁物品后,检验检疫人员现在通过智能一体机采集旅客航班号,携带违禁物品的类型、品名,通过电子称称重,摄像头对查验过程进行取证录像。一体机自动采集信息后会生成“预警名单”,如果一名旅客曾经因为携带禁止进境物被录入名单,当该旅客再次入境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检验检疫执法人员将有针对性的进行查验。
质检总局将在各地试点成功后,推进实现全国的联网互通。
来源:央视新闻
(责任编辑 郜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