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州八届人大及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新一届州人大代表共418名,连任代表仅为59名,工人、农民代表占代表总数的45%,专业技术人员代表占代表总数的20%。代表履职能力直接关系到人大工作的水平,关系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功效的发挥。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州八届人大常委会着重围绕加强人大代表履职素质和能力建设精准发力,坚持把组织开展学习培训作为切实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代表作用的基础性工作摆在首位,建立常委会党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集中“充电”的学习培训机制,确保实现代表培训全覆盖,不断探索人大工作新实践、展现新作为。
分级分类培训打基础
“学与不学,就是不一样!”4月下旬,州人大常委会在州委党校举办两期代表初任培训,州八届人大代表、各县市及乡镇部分人大工作者共467人参加培训,州人大代表汪凤勇感觉自己收获颇丰。
“新形势下,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应成为人大代表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代表履职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雄厚的知识储备,才能为国家发展、群众幸福献计献策。”和汪凤勇一样,各位代表对加强学习培训的愿望十分迫切。
同时,州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州人大代表、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工作者113人分17期赴全国人大培训基地,分别参加立法法、预算法等12个班次的专题培训学习。
除集中统一的初任学习、专题学习外,州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代表履职所必需的知识,组织形式多样的代表履职学习。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每季度举办一次法制讲座,并结合代表履职实际需要,为代表征订指导性强的学习资料,为代表履职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帮助。
全州各级人大将代表培训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在开展“代表行动”“双联活动”中,分别以县市、乡镇为单位就履职能力建设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内容召开骨干人员培训会、代表小组组长培训会、各级人大代表培训会。
对代表进行分级分类培训,让广大代表切实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进一步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认识和法律方面的素养,增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代表行动”实践大练兵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2017年,全州75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积极投身“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
“代表行动”启动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组织各级代表学习中央、省、州、县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熟悉所在地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让代表掌握活动的内容、方式方法和基本要求,做活动的“明白人”。
五级代表混合编入533个基层代表小组,分成1594个小分队,走访贫困户10666户,收集选民诉求4200余件。全国人大代表杨琴在谈及心得体会时说:“通过走村入户调查研究、走访贫困群众、宣传法规政策等实践锻炼,切实提高了自己调查研究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各级代表将监督责任扛在肩上,开展现场监督,听群众意见,用事实说话,实打实地检验脱贫绣花功夫,对政府工作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2435件。截至目前,已经办理2282件,办理率达到93.7%。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得以解决,各级政府针对一些普遍存在的全局性、倾向性问题出台一批政策性、制度性规定。“溪丘湾乡、沿渡河镇256家易地扶贫搬迁户不通水、不通电的问题,交办后48小时内全部解决。”巴东县代工委主任谭明武介绍。就宣恩县高罗镇向家坪代表小组提出的“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州政府深化医疗保障精准扶贫工作,建立“1+5”医疗保障体系。
五级代表一起活动,加强了代表之间的联系,也为五级代表提供了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平台和机会。通过“代表行动”,代表履职意识不断提升,代表的使命感、责任感不断强化,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从口头上落实到行动上,人大代表真正动起来、责任扛起来、形象树起来、活动实起来。
“双联活动”能力再提升
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年初,州人大常委会启动“州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州人大代表、州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活动”的同时,迅速组织专题培训。
专题培训围绕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权力和义务、活动意义及开展方式等方面开设专题讲座,切实增加代表履行职责的主观愿望和内在动力。“培训改变过去笼统的方式,根据工作需要设定学习内容,目的性、实效性强,我们愿意学,用起来也很顺手。”连任州人大代表郭隆平对专题培训十分肯定。新当选的代表也纷纷表示,要改变“把参加人代会和代表活动看作是例行公事”的错误观念。
“双联活动”要求州人大常委会每位组成人员联系5名代表,每位州人大代表联系5至10名人民群众,采取走访、座谈、接待来访等直接见面的方式,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真正深入基层,回到广大人民群众中间,采集到原汁原味、不带任何水分的民意,把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心上,在火热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履职水平,让代表工作更加“接地气”,更加充满活力。
翻开州人大常委会每位组成人员的“双联活动”记录,一件件选民反映的诉求都记录在代表联系选民工作登记册上,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化为文字流淌着为民的乐章。
在这条民心路上,练好“看家本领”,依法履职尽责,是全体人大代表孜孜以求的目标;守一颗质朴之心,当好人大工作“行家”,是人大代表持之以恒的方向。
履职尽责彰显新作为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代表的参与。州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就出台《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办法》,代表履职“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同时,建立履职档案,建成规范化的“代表之家”80多个、“代表活动室”500多个,一系列积极有效的监督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对代表依法认真履职尽责,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一年来,州人大常委会共召开常委会会议7次,开展专题视察调研12次,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1个,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10件,对州山体保护条例开展执法检查,对审计查出问题进行专题询问,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75人次,作出决议决定5项、审议意见9个,组织开展“聚力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在行动”、环保世纪行等重要活动。州八届人大代表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共提出154件代表建议,100余人次代表参加立法调研、执法检查、议案建议督办等活动,60余人次基层代表应邀列席州人大常委会会议。
州人大常委会一系列提升代表履职能力的“组合拳”,有效提高人大代表政治理论素养,增强人大代表意识,树立服务群众观念,提高依法监督政府事务的能力,为人大工作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抄表工,既然人民群众选我当了人大代表,我就一定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学习和调查研究,掌握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让自己了解的情况更多一些、角度站得更高一些、问题认识得更深刻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考得更成熟一些,履好职尽好责。”我州今年唯一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州人大代表林丽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每位代表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能力和水平,为履行“为民代言”重任打下更好基础,开启恩施州人大工作的新征程。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 郜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