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一到冬天,孩子就生冻疮,治不断根,到时就复发。没想到孩子这三年就已经没长冻疮了。”12月22日,尽管艳阳高照,但是对于海拔1800米鹤峰县中营镇高原小学,仍然驱除不了严寒,阵阵寒风袭来,让人浑身哆嗦,学生刘晓明放学一回到家,正在做家务的母亲忙跑出来,看看孩子通红的脸、摸摸孩子的耳朵和手,禁不住高兴地说。
该校校长伍家涛介绍,高原的冬天不仅漫长,而且冬天气温常常在零下十几度。孩子们上学最远的要走30里的山路,遇上雨雪天气,学生到校时,常常手脚冻僵,衣服湿透。每天早上洗脸过后沾了水的头发会结冰。三年前,学生都是靠放在教室后面里的唯一一个火炉取暖,无法满足孩子们的需要,孩子们的脸上、手上、脚上都是冻疮。
“如今,教室里不仅安装有碳晶电暖板,每名孩子还配备了带取暖器的课桌,保证孩子时时温暖。”伍家涛说。
在鹤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的学校占比一半,以前由于取暖设施普遍落后、不足,每到冬季,严寒就成为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心病”,冬季取暖问题成了家长和社会关注的教育民生。
近年来,鹤峰县大力开展“暖冬行动”,加大取暖项目资金投入,争取部门帮扶,先后为13所高寒学校安装了空调、碳晶电暖等取暖设施,实现了环保、节能、舒适的电采暖,尽力保障学生安全、温暖过冬,为高山娃营造出安心学习的温暖环境。同时,每所学校都有专人负责取暖安全的管理,及时对取暖设备检查和维修,保证正常使用,不出安全问题。
此外,鹤峰县各中小学还积极开展冬季长跑等户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自身免疫力。
来源:鹤峰台通联 伍洋 通讯员 汪正玺
(责任编辑: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