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运会吉祥物“兵兵”成国际网红
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媒体争相报道
截至24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吉祥物“兵兵”已诞生足足一个月。记者了解到,新晋网红“兵兵”不仅被国内主流媒体频频报道,还特别受境外媒体青睐,连日来,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媒体均向网友推荐“兵兵”。
据悉,吉祥物“兵兵”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长江流域的洄游鱼种——中华鲟。印度时报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将在中国武汉举办”为题,向读者介绍称,“吉祥物名为‘兵兵’,以中国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中华鲟为原型设计而成。而中华鲟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同一时间,巴林新闻社以“2019世界军人运动会赛会标识发布”为题,在其官网介绍“兵兵”,并配发大图向读者展示会徽、吉祥物。巴基斯坦日报也在其官网追捧“兵兵”称,“兵兵”设计源于中华鲟这一被称之为“水中大熊猫”的珍稀鱼类。此外,俄罗斯新闻通讯社大篇幅报道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并向读者介绍会徽、吉祥物。
记者了解到,会徽吉祥物面世后备受瞩目,特别是吉祥物“兵兵”,掳获了大批国内外粉丝,还被纷纷转发至微博、微信、推特、脸书等社交平台,引不少网友直呼:“这是近几年来看到的精彩的吉祥物会徽!”“从兵兵身上可以看到中国军人热情向上不服输的特质!”
网友田亮来自巴基斯坦,是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业留学生。他坦言,对于外国人来说,“兵兵”的名字既好记又好听。此前,他对中华鲟了解甚少,但是得知“兵兵”设计源于中华鲟后,田亮便在网上查找并深入了解这种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他说,“中华鲟与湖北关系密切,非常有地域特色”。网友李莎是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留学生。她告诉记者,“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是吸引外国观众了解武汉的一个重要赛事。吉祥物‘兵兵’发布后,更能让大家记住武汉、关注稀有动物保护。”
北湖小学四年级学生张地坤在妈妈的介绍下认识了“兵兵”。他告诉记者,他最喜欢“兵兵”背部刺一般的鳞甲,如同恐龙。在他眼里,“兵兵”是一个运动健将,集游泳、飞行、网球等运动本领于一身,“看到它活力满满的样子,我就想跑动起来,跟它PK一下”。
东楚涵是光谷第一小学四年级学生。东楚涵介绍,“兵兵”发布之前,她就熟知中华鲟这种长江生灵。当记者问及中华鲟特征时,东楚涵脱口而出,“鲟鱼是一亿五千万年前中生代留下的活化石般的稀有鱼类,因为年代久远,它现在还保留着相对原始的身体结构”。
吉祥物“兵兵”发布之后,来自北京联合大学法学专业的网友冷潇立即被“兵兵”吸引。在冷潇看来,“兵兵”身上体现了军人的坚毅、认真、顽强。
网友郭海清出生于中华鲟栖息地宜昌,他评论道:中华鲟的真实颜色大多是黑灰色,如今的“兵兵”以蓝色调为主,给人以清爽、灵动的感觉,水中生物的特点非常明显。网友张锋是武汉市民,他告诉记者,“兵兵”的名字一看就和军队有关。吉祥物手拿火炬正在奔跑的动作,既呼应运动会的主题,也透露出它积极热情的性格。
湖北美院教授范汉成揭秘会徽吉祥物创作过程
挑战在于把犀利尖锐的中华鲟可爱化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吉祥物“兵兵”由设计团队重新创作而成,而会徽“和平友谊纽带”则是在应征作品基础上修改而来。昨日,会徽、吉祥物设计修改团队负责人范汉成向记者揭秘作品修改背后的故事。
“中华鲟是形象硬朗的鱼,背上长着酷似盔甲的鳞甲。盔甲充满阳刚之气,体现了军人的坚强、威猛,凸显‘军’味。但吉祥物的造型一般讲究的是可爱、亲切,而中华鲟外表犀利尖锐,之前鲜有尝试将其作为吉祥物。这次要将其刚毅的外表与军味统一起来挑战难度系数非常高。”昨日,范汉成透露,当时整个团队在完善设计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将中华鲟身上犀利尖锐的部分圆润化。
为解决这一难题,范汉成将团队中的男性与女性分成两组,单独创作。“男性团队的设计通常过于阳刚,而女性团队的设计过于可爱,所以我需要双方设计结果进行碰撞。”
范汉成告诉记者,在修改与磨合过程中,团队一直在寻找“拟人化”和“保持基本可识别性”之间的尺度。团队有意识的将中华鲟身上尖锐的部分圆润化,并将过于修长的鱼嘴与身体进行了缩短。他举例说,“比如中华鲟的嘴很长,如果保留初稿的长度则显得不够可爱,但如果太短又失去了中华鲟的基本特征。”
经过了大半个月的反复修改,最终既有中华鲟特征、又有拟人性的“兵兵”出炉了。取名“兵兵”,有军人的意思。它带着自信的笑容和张开双臂、迈步向前的造型,象征着新时代的中国愿以更加开放包容、热情好客的姿态与各国友人一道共享友谊、同筑和平。
“兵兵”的定位是一个阳光开朗、正直勇敢的大男孩。而吉祥物的性格定位主要通过表情来达成。范汉成透露,“兵兵”的表情设计中,出现过闭起一只眼睛的俏皮形象,赋予吉祥物更加顽皮的性格特征。甚至还有嘟嘴的形象设计,使其更加软萌可爱。“但为了突出兵兵阳光的形象,团队最终选择的是目光明亮、专注的表情。通过嘴巴的形状来传递快乐。眉毛上扬,突出阳光乐观的性格”。
范汉成指出,肢体动作和体态也是传达性格定位的基本元素。“兵兵”的四肢强壮圆润,既可爱又有力量感,能更好地传达军人的正面形象。但范汉成介绍,在初稿中,中华鲟的鱼尾则是保留的。为了突出吉祥物强壮有力的体态,团队将鱼尾改成了双腿,这样设计也有利于未来运动图标的延展。同时,服装、火炬、手套等道具的出现,不但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和形象的层次,更拉近了它与人的联系,让“兵兵”更亲切更可爱。
会徽则是湖北美术学院团队在应征作品原稿的基础上修改定稿而成的,也就是现在大众所熟知的“和平友谊纽带”。范汉成称,这一形象与原始设计大不一样。“之前的设计是七颗星连在一起呈‘7’字造型,棱角尖锐单薄。后来,原稿设计者在评审专家的建议下增加了飘带和黄鹤楼的元素,体现了‘一带一路’寓意和武汉文化元素”。此后,湖北美术学院团队在这一稿的基础上,对飘带的颜色、字体设计与位置摆放、五角星的造型等元素进行了多轮的修改并反复征求评审专家意见,最终定稿。
之所以称之为“和平友谊纽带”,范汉成解释,“‘彩带’与七颗星融合,形成既软又刚的视觉效果,表达军人不仅有刚强威猛的一面,更有柔美的一面。上方第一颗星的一角呈现‘和平鸽’造型,寓意中国将通过本次军运盛会,将和平发展的理念传往世界各地。此外,‘彩带’造型,飘逸动感,形似主办地湖北省武汉市长江、汉江两江交汇的自然地貌,凸显武汉的长江文化和地域特色。”
赛会标识出炉过程揭晓
吉祥物原本是“鱼尾造型”会徽曾定名“七星彩带”
11月24日,军运会组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在武汉联合举行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专题新闻发布活动,面向社会公布了会徽、吉祥物、口号。五彩斑斓的会徽设计灵感来自哪里?既呆萌可爱又灵动有趣的“兵兵”横空出世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昨日,记者专访军运会执委会新闻宣传部负责人曹竹。
据悉,9月下旬,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徽、吉祥物和口号专家评审会在武汉中心召开。通过初审、复审、终审3个环节,选出会徽、吉祥物、口号意向作品各3件,经过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执委会领导研究。
据曹竹介绍,在吉祥物评审的终审环节,入围作品以江豚、凤凰造型的方案居多。他透露,在讨论过程中,评审专家认为,虽然江豚是长江流域的珍稀动物,但近年来在武汉举办的各类文体赛会多数以江豚作为吉祥物。如果军运会再使用这一形象,难免有过度使用之嫌,也不利于制造新鲜感。而楚文化的象征性神兽凤凰与第六届韩国军运会吉祥物“三足乌”有相似之处。一番考虑之后,专家们转而关注长江流域独特的中华鲟,并围绕作品设计展开激烈讨论。最后专家达成一致,认为中华鲟适合作为军运会的吉祥物,但原作品设计存在明显不足。
曹竹指出,“专家建议请原作者对中华鲟的作品方案进行修改,或委托专业设计团队进行二次创作。后来,由于原作者的修改效果仍未达到评审专家的要求,我们报请执委会领导批准,委托湖北美术学院范汉成老师的团队以中华鲟为原型重新创作”。
于是,湖北美术学院团队设计了两套方案。刚开始,两套方案均采用鱼尾造型。在征求专家的意见后,考虑到后期延展运用的设计需要,该团队增强其中一套方案的拟人化处理,将其设计成有手有脚模样,也就是“兵兵”的前身。两套方案提交组委会和国际军体审定,最终“兵兵”才被确定为军运会吉祥物。
会徽原型出自杭州设计师李建銮的应征作品“七星相连”。灵感来自象征军魂的五角星、北斗七星以及军人运动员团结的寓意。“当天的评审会上,作品的元素和造型简洁耐看、色彩艳丽,打动了评委”。
曹竹介绍,根据评审专家的修改建议,原稿设计者在修改稿中增加了飘带和黄鹤楼元素。飘带寓意“一带一路”,也形似长江、汉江。飘带中间部分设计的一个反白效果的黄鹤楼,增加了地域文化元素。湖北美术学院团队在这一稿的基础上,对飘带的颜色、字体设计与位置摆放、五角星造型等元素进行了反复修改,最终命名为“七星彩带”并定稿。
曹竹称,“最后经执委会领导批准,我们将‘七星彩带’方案定名为‘和平友谊纽带’后,作为第一候选方案呈报组委会领导和国际军体审定通过”。
据悉,执委会于今年7月13日面向社会发布了征集公告。短短两个月时间,执委会接收并审查通过会徽参评作品600件,吉祥物参评作品114件,参评口号1230条。参评作品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部队单位,还有来自俄罗斯、叙利亚、哈萨克斯坦、南非、津巴布韦等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曹竹透露,为了确保评审结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执委会参照奥运标准,高标准推进作品的评审工作。会徽、吉祥物评审委员会主任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冬奥组委会徽评审委员会成员、国防大学军事艺术学院刘大为教授担任,副主任由原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徐勇民教授担任。其他知名评审专家还包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原北京奥组委形象景观设计总监赵萌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原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设计处处长千哲以及军方和武汉本地的美术、设计、动漫界专家。(通讯员刘志、记者黄哲)
评审委员会:中华鲟形象最符合军运会主题
“当中华鲟的形象出现在我眼前时,我觉得终于看到了一个既可以代表湖北地域特征、又能够传播中国文化,并且充分表达了军运会赛会主题的代表作品。”昨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吉祥物评审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原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设计处处长千哲谈起吉祥物修改定稿作品时,仍兴奋不已。
9月下旬,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会徽、吉祥物、口号征集作品专家评审会在汉召开。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原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徐勇民、原北京奥组委形象景观总监赵萌、原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设计处处长千哲及军方和武汉本地的美术、设计、动漫界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评选最能表达军运会主题的方案。
“中华鲟被应用于吉祥物设计中,具有典型性、独特性”。千哲认为,湖北宜昌江段是中华鲟生命周期内的重要生存场所,与武汉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使得中华鲟能够充分代表湖北、代表武汉。同时,由于中华鲟生存在长江中,由它衍生而来的吉祥物则可以让大众直观理解和感受长江文化,比如长江的历史文化、长江的自然资源文化等。
在千哲看来,由中华鲟设计而来的吉祥物“兵兵”更重要的意义是表达和平主题。他说,“世界军人运动会目的是阻止战争,传播和平理念。而中华鲟正是最佳载体。中华鲟是非常脆弱的生物,我们选择它作为吉祥物,是呼吁大家从关爱、保护、认可的角度来传播内涵的东西,那就是和平。”
回忆整个吉祥物的评审过程,千哲介绍,大熊猫、江豚类作品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中华鲟的形象最符合军人的气质。尽管最初的评审作品也存在形象像恐龙、身体结构立体感不强等问题,但随着设计团队的重新创作以及多次修改完善,这些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兵兵’的形态可识别性强,拟人化程度高,在色彩处理上,它的蓝色既符合中华鲟栖水的特征,又满足了愉悦、清爽、美好、快乐的情感需求,”他说,中华鲟的脊背、嘴形、身体的基本结构形态调整,颜色由绿色更换成蓝色,再加上拟人化处理,使得“兵兵”弥补了之前设计稿的不足,更容易使人们产生情感关联,从而引起大众对军运会本身的关注。
来源:长江日报 记者黄哲、通讯员刘志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