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已走向全球183个国家
——对话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刘保延
楚天都市报记者贺俊、李晗、通讯员应述辉
时间:12月21日
人物:刘保延
●人物介绍
刘保延,1955年生,陕西临潼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医药数据中心主任,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承担国家“863”计划、“973”计划等项目1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将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理念与方法引入中医的临床评价研究领域。
●对话背景
刘保延是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主席,说到中医总离不开针灸。
在中医药的世界传播中,针灸大概是普及度和共识度最高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名美国专栏作家在中国做了阑尾炎手术,针灸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这段经历被发表在《纽约时报》上,之后总统尼克松访华,其随从和代表团医生观摩针灸麻醉手术后,针灸逐渐在海外引发热潮。
如今,全球有183个国家在应用针灸,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ISO国际标已成为传统医学首个国际标准。
日前,在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主办的第五届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刘保延告诉楚天都市报记者,“传统医学要想走得更远,必须建立命运共同体,共同推动国际化之路。”他建议通过科学揭示传统医学的内在机制,从而获得国际认可,针灸就是范例。
传统针灸海外掀热潮
记者(以下称“记”):年初,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了针灸铜人雕塑,习近平出席了仪式并为铜人揭幕。1000多年前针灸铜人问世时,好像就是这个模样,很多人感叹古人的智慧。
刘保延(以下称“刘”):对,古人观察已经非常精准了,铜人身上大部分穴位,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有明确记载。其实,针灸铜人给出的是一种标准规范,铜人里面有汞,讲究“针入水出”,考试时穴位扎对了,才会流出水银,这个到现在依然适用,而且成为了国际标准。
记:现在针灸在很多国家都有,甚至在美国成为整合医学和医疗保健的一部分,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也比较高。
刘:对,现在针灸在全球183个国家都有应用,是典型地用实效来说话。国际上首次针灸热潮,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开启的,他的随从和代表团医生观摩针灸麻醉的神奇功效。第二次热潮是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开针灸听证会,肯定并推荐了应用针灸。
建立传统医学的命运共同体
记:2014年2月,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ISO国际标准作为全球传统医药首个国际标准。在中医药走出国门的过程中,为什么是针灸针最先获得国际认可?
刘:中医国际化,针灸打先锋。针灸是在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针是它最基本的工具,把它作为一个标准很正常。我们现在正和世界卫生组织一起推动针灸医师的标准制定。针灸医师常常被看成是技师,其实,好的针灸医师非常难得。《内经》里有句话,说针灸“易成而难入,易用而难忘”。针灸两三个月都能学会,但好的针灸医师需要磨炼,提插捻转的手法非常费劲,可一旦掌握了,要忘掉也很难。
记:那么,发展到现代社会,针灸对哪些病也有奇效?
刘:针灸对很多病都效果不错,比如心血管疾病、卵巢早衰。就卵巢早衰而言,古人没有明确记载的诊疗,西医疗效也不佳,针灸疗效可能有百分之二三十。我们在组织一个卵巢早衰针灸治疗联盟,全国有十几个生殖中心参与,很多都是西医医院。
记:像针灸这样的传统医学要想走得更远,你有什么好建议?
刘:我觉得首先要制定国内标准,再让国际上更多的人来认可这个标准,建立传统医学的命运共同体。
中医说明白才有话语权
记:你是学中医针灸出身,对西医的优势也很认可。虽然医学没有先后之分,但传统医学似乎很容易被认为是现代医学的补充?
刘:有人说,西医让人明明白白地死去,中医让人糊里糊涂地活着(笑)。实际是说,西医与现代科学更加精密,对道理解释得比较清楚,现代人更容易接受。中医将人体状态与治疗方法紧密结合,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但为什么这样结合,在现代科技上基本没有解释。
记:所以传统医学要想增强在国际话语权,就得把它说明白?
刘:传统医学五千年不衰,还能走向国际,关键还是疗效,但疗效还得有证据,要借循证医学之船,把我们载向主流医学体系里去。去年,我们在美国的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上,发表了用针刺来治疗功能性、难治性便秘的临床研究,共做了1000多例,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今年在美国医学会会刊《JAMA》上,发表了有关用针刺方法来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最近我去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他们想让我们去搞个专病科室。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在美国是很多见的一种病,除了功能断裂以外,他们只能采用手术方法,但手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很多人出现副作用,针灸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他们认为针灸拿出了疗效和证据,而我们是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开展临床研究,这条循证医学的路是走得通的。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