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是处暑气节,处暑是一年24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中医认为,处暑过后暑气渐消,特别是早晚秋凉的感觉很明显。
那么,初秋如何养生最健康呢?
饮食:宜清补,忌辛辣
虽然入秋后天气渐渐转为早晚凉爽,但是“秋老虎”的威力很大,进补宜“清补”。
也就是说,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一方面可以使体内的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另一方面能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良好基础。“清补”当忌辛辣、肥甘油腻、生痰助湿类食品,但并非禁忌荤食。
同时,增加水和流食的摄入,提倡采用“五一二”的方法:“五一”的意思是5个1杯,即早晨起床后喝1杯白开水,早餐时喝1杯豆浆,午餐时喝1碗汤,晚餐时喝1碗粥,睡前半小时喝1杯牛奶;“二”的意思是上下午各喝两杯茶。
起居:宜早睡早起,提早防秋乏
除了合理饮食外,还要确保充足睡眠及睡眠质量,以消除疲劳、增强免疫力。
浙江省中医院神经内科陈眉主任医师介绍,经过昼长夜短炎热的盛夏,很多老人都有睡眠不足的现象,而处暑过后天气逐渐变凉,应改变夏季晚睡的习惯,早睡早起,提早预防秋乏。
运动:宜轻松平缓,忌大量出汗
秋天是锻炼好季节,但秋天养“收”,不宜做运动量较大的运动,尤其是老年人、小儿和体质虚弱者。此时因为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
适当运动锻炼,即当周身微热,尚未出汗时,即可停止,此时能保证阴精的内敛,不使阳气外耗。
护肤:紫外线辐射指数大,防晒是关键
处暑后太阳的紫外线辐射指数较大,这时候大家不要因为天气凉快了就忽视防晒,千万不要被“秋老虎”伤了皮肤。
维生素C具有抑制黑色素和黑斑产生的效果,多补充维生素C还可以预防皮肤老化,增强皮肤的防晒效果,有利于增加皮肤的弹性。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 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