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东 | 结对帮扶摘“穷帽”

2016-08-29 11:44  

“今年可以出栏50头生猪,收入4万块钱有保证。”近日,巴东县沿渡河镇茅田村村民谭志军对前来看望生猪长势的村干部谭志朝说。

今年52岁的谭志军,2010年在湖北宜都打工时,因上方坠物砸断了8根肋骨,无法再从事重体力劳动。他的妻子身体也不好。这些年为了治病,谭志军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不少外债,加上小孩正在读初中,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是清贫。2015年初,谭志军被确认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儿子就读的沿渡河镇初中校长李昌玉和他结为帮扶对子。

谭志军身残志坚,是个勤快人。如何帮助谭志军尽快脱贫,成了谭志朝和李昌玉的一桩心事。李昌玉在入户走访时,听说他以前曾指点爱人养过猪,还多少懂一点技术时,李昌玉兴奋不已,和谭志朝一合计,连夜加班为谭志军家制订了养猪扶贫方案。

“养猪我有基础,也有兴趣,但是首先要建圈舍,三两个钱搞不好。”谭志军担心钱的事情。

“只要你答应搞,资金、技术都不是问题!”谭志朝说。

第二天一早,谭志朝和李昌玉就把沿渡河农商银行行长谭明斌请上了茅田村,评估扶贫方案、办理担保手续。谭志军拿到了10万元贷款。整修圈舍、选仔猪,短短20天,一个存栏100头规模的养猪场建成了。

“虽然天气凉快些了,但还是要搞好圈舍的消毒工作。另外,5号圈舍里的仔猪要分栏了!”说话间,谭志军的手机上收到了兽医贾世刊发来的短信。

“镇里专门请的畜牧专家对我进行了几次技能培训,让我掌握了最新养殖技术,既保障了猪养得肥,还少生病。”谭志军说,“大家都这么关心我,我打算明年再建一个150模式的标准化圈舍,把这个产业做大!”

经过老两口几个月的精心呵护,眼下,谭志军饲养的猪马上有一批要出栏了。

“我已经预订了60头仔猪。到明年这个时候,我不仅能还清贷款,还可以有3万块钱的结余!”谭志军说,“明年再建一个圈舍,扩大养殖规模。我还准备利用有机肥发展高山苹果,到时候还能带动周边的邻居脱贫致富呢!”谭志军信心满怀。

通过“输血+造血”扶贫模式,谭志军一家顺利脱了贫。“我们不可能从物质上对贫困户有多大的帮扶力度,只有帮贫困户找准贫困的根子,开好扶贫的‘方子’,才能帮他们摘掉贫困帽子。”李昌玉说。

来源:恩施日报  通讯员 张 华

(责任编辑  夏青)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