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2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持平,同比上涨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上涨5.8%。多位专家解读数据指出,物价走势符合市场预期,预计今年通胀压力较为温和,PPI同比涨幅将会在高基数的作用下继续保持回落。
具体看,11月份,CPI同比连续10个月维持“1时代”,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分析指出,由于11月南方蔬菜集中上市导致市场供给增加,菜价出现明显回落,也是食品价格同比下降的主因。短期蔬菜供给扰动将使食品价格暂缓上涨态势,随着气温下降,北方蔬菜减少,食品价格上涨动力将恢复。
“食品价格走低有猪肉价格周期性持续大幅同比负增长的原因,也有蔬菜粮食供应充足的原因。”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认为。
11月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变化温和,蔬菜肉禽供应充足,鲜菜和水产品价格明显下降。鲜菜价格下降9.5%,影响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下降9.0%,影响CPI下降约0.25个百分点。水产品价格上涨3.2%,影响CPI上涨约0.06个百分点。
而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5%,比上个月上升了0.1个百分点。在刘学智看来,从去年以来非食品价格逐渐上升,同比涨幅从1%左右缓慢上涨至目前水平;而食品价格走弱,今年2月以来一直负增长。11月食品价格涨幅和非食品价格涨幅相差3.6个百分点,二者分化明显。非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医疗、服务、居住类价格上涨所导致。医疗服务、家庭服务、居住类价格同比分别上涨8.5%、4.1%、2.8%。
至于PPI同比涨幅回落,刘学智认为,符合预期,首要原因是翘尾因素的走弱,11月PPI翘尾因素为1.6%,比上个月下降1.5个百分点。
具体看,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7.5%,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上涨0.6%,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在主要行业中,涨幅扩大的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上涨20.3%,比上月扩大3.8个百分点。涨幅回落的有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23.9%,比上月回落6.9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涨14.4%,回落5.6个百分点;石油加工业上涨13.8%,回落1.7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涨8.6%,回落11.1个百分点。上述五大行业合计影响PPI同比上涨约3.27个百分点,占总涨幅的56.4%。
对于全年及2018年物价走势,刘学智认为,CPI已经连续10个月在2%以下运行,预计全年平均同比涨幅在1.5%-1.6%,为近几年低位。他解释说,由于今年下半年价格涨势逐渐从上游向中游传导、从生产资料向生活资料传导,可能2018年会从生产端向消费端转移。今年食品价格持续负增长,随着猪肉价格回升,明年食品价格可能恢复性反弹回正。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闫玲预计,12月份CPI仍将出现小幅抬升,四季度同比预计为1.8%。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稳步提高仍是消费增速的最有力保障。而从CPI的细项来看,猪价的变动仍将显著影响CPI的走势,环保因素以及后续猪肉消费旺季的来临,导致猪价同比降幅大概率将继续收窄。医疗价格等“异常点”的消退则导致CPI难以出现超预期上行。
对于PPI走势,刘学智表示,PPI涨幅可能继续回落,但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刘学智认为,在不出现外部冲击的情况下,大宗商品价格缺乏持续上涨的动力,输入性因素对PPI的抬升作用减弱。随着国内投资需求趋弱,对工业产品价格不存在拉高作用,PPI应该不会大幅攀升。明年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环保限产去产能仍将是重要工作持续推进,产量减少对相关工业产品价格形成支撑。预计今年全年PPI平均涨幅约6.4%左右,明年涨幅低于今年。
闫玲认为,年底国际原油与黑色有色金属大概率趋稳,以及翘尾因素的回落,PPI大概率将继续缓慢下行,而PPI缓降也将持续为企业盈利改善与银行降低不良提供保障。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7年12月11日
责任编辑:郑豫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