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率从70%降到小于10%
连续救治44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无一例死亡
暴发性心肌炎可治 中国医生制定标准
长江云报道 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极其凶险的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通常比较年轻,多为青壮年。大部分患者有病毒感染,多以感冒、发热、腹泻、胸闷不适为早期症状,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型感冒。加之,“暴发性”特点,病程在非常短的时间内迅速进展。患者可以在出现不适症状的24小时内,迅速发生心力衰竭。国际上报道暴发性心肌炎病死率约为7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内科汪道文教授团队基于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将暴发性心肌炎病救治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汪道文教授说,到目前为止,同济医院已经接诊的44例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无一例死亡。
因为“暴发” 所以可怕
20岁随州女孩小朵,受凉后总觉得全身酸痛、没有力气,也不想吃饭。由于刚进新单位实习,工作繁重,于是她吃了感冒药仍然坚持上班。
随后的两天,小朵的“感冒”并没有好转,还发起高烧,胸口闷。后在当地医院对症消炎治疗,病情却急剧恶化,3天后小朵竟因为胸闷而无法平卧。当地医院无法治疗建议立即转同济医院。
汪道文说,小朵转来医院时,心率150bpm,有创动脉压仅60/40mmHg,脉搏细弱,脸色苍白,呼吸困难。肌钙蛋白超出检测上限,心衰标志物>5000pg/ml。心脏超声提示:左室射血分数只有20%,远远低于正常指标。可明确诊断是暴发性心肌炎。
暴发性心肌炎的死亡率要比一般的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死亡率还要高。其最主要原因是在短时间内产生暴发性的心脏损害,不能及时代偿心肺功能,致猝死。
一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才有效
汪道文说,由于缺乏对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诊治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治上,临床医生对其潜伏期表现认识不足,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不良作用、大剂量激素和丙球治疗及支持治疗的认识不够,治疗上又大多参考西方的指南和经验性治疗方案,缺乏统一专业规范,所以一直以来,暴发性心肌炎治愈率并不高。
通过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发病机制等相关基础研究,从头开始,一步一步,循证医学证据,汪道文团队开始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在积累规范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24小时严密监护生命指数,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免疫调节、生命支持、血液净化等联合治疗一起上,对于危重症者还实施生命支持治疗的辅助或过渡治疗措施,对合并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也给予相应的临床处置。
小朵是幸运的。激素的配合、综合的心肺支持、一般生命支持的共同努力下,整整14天,同济医院心内科医护团队最终将19岁的小朵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五步骤
第一步,激素治疗、抗病毒、抗感染、输血等治疗同步进行
第二步,球囊反搏治疗,帮助心脏泵血,为心脏“减负”;
第三步,血液滤过,清除体内的炎症因子和代谢产物;
第四步,呼吸支持治疗,使用呼吸机帮助肺更好的“工作”;
第五步,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心肺辅助装置,让心、肺充分“休息”;
汪道文介绍,如何积极使用生命支持手段,对于暴发性心肌炎的预后特别重要。
在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中,早期足量应用激素非常重要,在必要时还需要呼吸机、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心肺辅助装置。当IABP作用不明显,肺功能减退,还一定要进行ECMO。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治方案是综合性的,各个环节相辅相成,配合使用可以获得1+1>2的临床疗效。
“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的提出,弥补了临床上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治中的一个缺憾。同济医院心内科科汪道文教授牵头撰写“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17)”,不久前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上刊出。汪道文说,“该方案的特色是以心脏器械辅助支持治疗为依托,加上激素等药物综合治疗,尽量减少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该方案救治成功的患者,极少出现心脏后遗症,复发率也极低。”
病死率从70%降至10%,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该专家共识,标志着中国对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的认识有了质的提高,对临床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来源:长江云
(责任编辑 郜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