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 | 高继荣:一片初心铸忠诚 持之以恒谋发展

2017-12-07 16:54   融媒体稿件  


云上恩施报道(融媒体记者 向蓉 实习生 蒋勤 通讯员 蔡秀钢 伍锡章) 1944年出生的高继荣,于1969年来到三岔镇河湾村担任书记一职,作为一名党员,他始终带头学、带头干,如何在贫瘠的土地里种出“金银”,高继荣带领着村民不断尝试发展蚕桑养殖、烟叶、果树等。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小山村,但高继荣从没怨言,在他今年离世的时候心系的还是百姓,在他心中,老百姓的事是家事,党的事就是天大的事。

当时的河湾村,仅有的只是一间摇摇欲坠的破房子和一张小方桌。为解决大家的后顾之忧,他将自家本就不宽敞的房屋腾出一间,免费作为村里的办公室。而且面对组织机构不健全、办公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高继荣的家就成了村委会的小食堂。

“有次大家在我家开会,我说煮面条吃,但是油都没有了,我就不从前门出去,怕丢人,我就从后门绕出去油”。高继荣的妻子张元秀一直默默支持者丈夫的工作。

工作阵地得以解决,可河湾村人多地少、位置偏远,如何在贫瘠的土地里种出“金银”?高继荣开始琢磨着带领村民来尝试种植经济作物,可老百姓并不买账。高继荣首先与“堡垒户”进行“较量”。上门做思想工作,一次,二次,三次......最终大家都“妥协”了,主动发展蚕桑养殖,当年河湾村共发展1000多亩,亩收入800至1400元,河湾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可1989年,随着蚕桑价格逐渐下跌,高继荣也意识到产业更替势在必行,发展烟叶又提上了日程。慢慢的,在高继荣的带领下,村里的柑橘、李子等产业铺就了村民的致富路。产业发展,基础配套要跟上“脚步”。为修电站,100多斤的青石,高继荣亲自带头干。2个多月,几个人把5万多斤石头背上山坡,河湾村也成为三岔最早通电的村组。

“以前电站没有修的时候,我们就只能点蜡烛、点煤油,后来电站修好了,大家都用上了电,只要电灯一开,大家都笑眯眯的,有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这东西,感觉是个稀奇东西”。村民朱思学想起当年,都为高继荣竖起了大拇指。

扛电线杆,抬变压器,点亮小山村一片光明;挖沟道,修河沟,引来小山村一渠活水;开荒地,垒田坎,铺实小山村一条富路。在村里的26年,高继荣默默奉献、兢兢业业。直到退休后,高继荣仍没有闲下来,成了村里的义务宣讲员,经常走街串户为群众讲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帮群众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在他的组织下,河湾村还于2014年建立了老年互助中心,成立舞狮队、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帮扶贫困户,老年协会事业蒸蒸日上。

“通过这个活动以后,大家都踊跃的上街来参加学习和活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村民们都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协会日益壮大,而高继荣的身体每况愈下。今年8月被确诊为肝癌,但在弥留之际,坚决要再交一次党费,他用一生诠释着他对党的忠诚。

(责任编辑:秦辰宇)

相关阅读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