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开始,一份出自恩施州宣恩县沙道沟镇桃子岔村的申请书在我州的朋友圈流传开来。
为免大家看不清楚,团团将文字打在下面:
申请书
我叫刘守兴,生于1966年5月13日,家住桃子岔村二组,身份证号:(为防个人信息泄露,已打马赛克)。
申请事由:我自愿退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
理由如下:
一、我儿子已大学毕业,现已在创业中,无副担(负担);
二、我们现在身体都很健康,还有一定积蓄;
三、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自立自强、发家致富,减少党和政府的负担,做一个自立自强勤劳的人;
四、现在我家不困难了,不需要帮扶了。
申请人:刘守兴
2017年11月27日
关于这份申请书,桃子岔村的帮扶干部发了一个朋友圈,团团觉得说得特别好!
11月27日下午2点30分,虽然窗外寒风飕飕,但沙道沟镇桃子岔村委会内却温暖如春,村支两委一班人与驻村精准扶贫工作队正在谋划全村脱贫致富大计。
“我自愿退让低保名额,退出低保贫困户!”一名50多岁的男子突然走进村委会办公室,随着低沉的声音响起,大家被这声音震惊了。
来者正是桃子岔村二组低保贫困户刘守兴,因他家有六兄弟,自已排行老五,被当地群众亲切地叫他“刘老五”。
“一是我的左大腿伤势已痊愈,能打工挣钱了;二是膝下一个儿子已大学毕业,现在在外创业;三是我们俩夫妇通过外出打工,攒得一定的积蓄。”面对村干部的询问,刘守兴说出了自已家庭主动退让低保名额的理由。
“刘老五怎么这么傻啊,到手的政策红利不好好享受?”“低保指标争都争不到,他却捧手相让,再说家里存的钱自已不说谁人晓得,这个‘刘老五 ’是不是大脑‘短路’了?”刘守兴自愿退让低保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左邻右舍纷纷议论起来。
带着好奇与疑问,笔者当即跟随桃子岔村支书郑金红、扶贫专干梁艳一行来到刘守兴家中。笔者看到,虽他家地处集镇的“城中村”,简陋的庭院却显得有些萧条,一家三口蜗居老旧木质房,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房间里,摆满了新添置的沙发、冰箱及一台陈旧的黑白电视机,简陋的房屋里因缺少打理,显得有些凌乱。
围坐在炉火边,谈及此事,刘守兴说:“1993年在山西煤矿打工时,因煤矿坍塌事故不幸造成左大腿粉碎性骨折。2015年,我家为此被评定为低保户。这些年来,我和妻子先是在宣恩县城跑运输,后来在浙江宁波一家船厂打工,自已还是带班的,俩夫妇每月有万把块的工资收入,一个儿子已于2015年大学毕业了,今年在恩施创办了教育培训基地,因负担稍许轻了,现在我们还有了一些积蓄,不久我家的新房就要翻修了。看到自家条件一天天好起来,所以就想把低保名额让给其他群众,让更多的人享受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低保历来是基层工作的‘高压线’,分配风险高、压力大,是不少人竞相争夺的政策红利,每次评定,一些人打破头都要享受。按照现有政策,如果刘守兴不退出低保,大伙儿也无话可说,可是他心中秉持先人后已的奉献精神,是贫困群众中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的先进典型。”桃子岔驻村精准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周金军如是评价。
来源:宣恩通联稿件 记者 贺敏 通讯员 田代超
(责任编辑: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