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8个“红粑粑”拓宽“易迁”绿色通道

2016-08-26 09:36  

从项目选址到场地平整,活龙坪乡龙生塘安置点只用了三天时间;从办理招标备案到确定施工单位,丁寨乡8个集中安置点只用了一天时间;高乐山镇白果坝村安置点,选址不到一个星期,就已开始对基础圈梁装模……

“自从县里出台了联合文件,最近半个月时间,相当于此前4个月的进度。”8月下旬,面对一天一个变化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现场,咸丰县多名干部发出感慨。

咸丰县“十三五”期间计划搬迁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5060户17214人,其中2016年搬迁任务为1251户4257人。由于思想解放不够,审批程序复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在全省第二次易地扶贫搬迁现场推进会上受到通报批评,年底向贫困户“交钥匙”的压力巨大。

竹溪会议后,咸丰县在“两学一做”活动中解放思想,积极行动,抢抓进度。县委书记刘忠义亲自致信各乡镇党委书记,督促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度。随后又组织县监察局、审计局、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扶贫办、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局等8家部门联合起草《咸丰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容缺预审办法》,从建设模式、项目申报、联合预审、土地审批、规划审批、后置线下审批、招标程序、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9个方面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容缺预审内容及流程进行明确,经提交县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后,以“联合文件”印发到各乡镇村及相关部门,为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开通绿色通道。

“县里出台的联合文件,白纸黑字,盖有8个红粑粑,是我们工作的尚方宝剑。”正为审批程序繁琐、工作难以推进而犯愁的黄金洞乡副乡长杨本亚,认真学完联合文件后如释重负地说。

这份盖有8个鲜红大印的“联合文件”,明确要求各职能部门按照“要件齐全、程序简化、容缺预审”的原则,主动作为,做好相关项目审批服务,对受理的项目限时办结:乡镇对拟选的集中安置点进行规划、生态、发展等方面初审,并形成《项目建议书》报县易迁办,县易迁办在1个工作日内联合相关单位进行现场查勘会审,并在1个工作日内出具联合预审意见并批复《项目建议书》;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只审批项目建议书和达到初步设计深度的实施方案,可统一采取线下审批的方式完成审批,并对环评、能评等审批文件实行容缺后置;项目业主可自行确立服务中介机构。

“联合文件”还明确提出建立容错机制,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过程中非主观原因造成一定失误的,一定范围内,允许试错,给敢干事者撑腰鼓劲,营造一个宽松、宽容、和谐的干事环境。

目前,咸丰各级干部本着为民办实事的初心,按照要件齐全、程序简化的原则,采取容缺预审办法,创造性开展工作;相关乡镇和部门正严格执行“每周一汇报、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的工作制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县委政府组建2个督查组,轮番督办各乡镇进度,及时发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打赢易地扶贫搬迁百日攻坚战。

截至8月25日,全县11个乡镇(区)65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完成选址征地,46个安置点开工建房,确保1663户5572人(含因灾倒房纳入易地搬迁户)易地扶贫搬迁对象在12月底前搬进新居。

来源:咸丰新闻网  记者 李维君

(责任编辑  夏青)

0 条评论
来说两句吧。。。
最新
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