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施这片民族文化深厚的沃土上,散落着满地的珍宝。经典民歌“龙船调”、“黄四姐”、“六口茶”……民族舞蹈“摆手舞”、“撒叶儿嗬”、“肉连响”……能歌善舞的恩施儿女将这些珍贵的文化一代代传承,绽放成一朵朵鲜艳的花,创造了一部又一部艺术精品。2013年5月始,历时四年,由湖北省文联、恩施州委州政府联合出品,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承演打造的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两度在北京惊艳绽放,并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银奖和最受观众欢迎十佳剧目奖,取得了湖北代表团参演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百花回归沃土,艺术奉献人民”,今年七月至八月,在恩施州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带着《黄四姐》辗转恩施八县市进行巡演,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齐心协力 巡演梦想成为现实
《黄四姐》巡演的提法最早始于2015年12月21日,当时《黄四姐》完成了在北京的首演后,湖北省文联、恩施州委州政府特邀各路专家进行研讨,中国音乐剧协会专家提出:好戏是磨出来的,希望演出团队多多寻找机会进行演出,在一遍又一遍的演出中,将《黄四姐》打造成载入中国音乐剧史册的好作品。这个说法与时任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永泽的观念不谋而合。
说起恩施,不得不提到恩施大峡谷,这是恩施旅游景点的“后起之秀”,近几年,恩施大峡谷的火热程度直逼甚至超过国内一线景区,恩施州委提出,要将《黄四姐》打造成恩施“文化大峡谷”。2016年9月6日,《黄四姐》二上北京,代表湖北征战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时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郭生练同志看完后提出:各方积极努力,要将《黄四姐》打造成永不落幕的“黄四姐”。2016年12月21日,州委常委、宣传部长尹达同志在《黄四姐》进京演出座谈会上表示:于2017年创造机会和条件,完成《黄四姐》在恩施州各县市的巡演工作。
会后,州委宣传部便开展部署工作,州文体新广局、湖北省民族歌舞团以及各县(市)委宣传部分别拟定方案,为《黄四姐》巡演做准备。7月初,州委宣传部向各县(市)委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协调配合工作,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演出协调组成员利用三天时间跑完了恩施七个县(市),和每个县(市)做好了演出场地、演出设施、后勤保障等具体衔接工作。各县(市)在宣传部的领导下,安保、卫生、交通、文化等部门齐心协力,全力配合,保障了《黄四姐》巡演的顺利实施。
2017年7月17日晚上7:30分,土家乡村音乐剧《黄四姐》恩施州巡演启动仪式暨恩施市首场巡演在恩施民族大剧院拉开大幕,州文体新广局局长王坤德同志主持启动仪式,州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林同志致辞,湖北省文联秘书长、《黄四姐》制作人彭华同志讲话,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高云正同志宣布巡演正式启动。
“有首歌叫黄四姐,有道茶叫六口茶。昨天唱哒今天唱,去年采哒今年发,好歌好茶在土家。”当《黄四姐》的主题曲响起,《黄四姐》巡演的梦想成为了现实!
凝心聚力 时刻备战“四姐”开唱
“货郎我把鼓摇——呃”
“四姐我把手招——哦”
……
“黄啊四姐啊。”
“你喊啥子嘛?”
“我给你送一根丝帕子呀。”
“我要你一根丝帕子干啥子嘛?”
“戴在妹儿手上,行路又好看,坐到有人瞧舍,我的个娇娇儿!”
农历年后上班伊始,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声乐队练功房里,每天都能听见这首熟悉的旋律,这是声乐歌手们在我省著名艺术家方石、王丹萍、李祝华等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磨”戏,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声乐歌手全部参加了这次集训,从音乐演唱到角色表现,从出场走位到细节表情……每个参演《黄四姐》的演员都接受了专业的指导。
与此同时,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多次召开由演艺科、舞美中心、创编中心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黄四姐》剧本讨论会,所有人员分别从参演、观看的各方面发表看法,团长燕冰综合所有意见,将剧本进行优化,由副团长杨芳负责进行排演,做好巡演准备。
历时一个月,优化后的《黄四姐》完成了联排,原本一百分钟的剧改编之后时长八十分钟,然而整个剧情显得更加紧凑,酣畅淋漓。六月底,从州委宣传部传来好消息,《黄四姐》拟于七、八两个月完成全州八县(市)十六场巡演。
每年的六至八月是湖北省民族歌舞团的“演出季”,2015年的这两个月,是该团衍生态旅游剧目《武陵绝响》的驻场演出,2016年则开启了《黄四姐》的旅游驻演,加上土司城旅游驻演和“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演员们平均每天有三到四场演出任务。当巡演真正来临的时候,湖北省民族歌舞团没有一丝慌乱,利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科学规划了演出线路,迅速完成了各县(市)的协调工作。恩施、建始、巴东;鹤峰、来凤、咸丰;宣恩、利川,当一个县的两场演完,演员们还来不及休整,就要马上奔赴下一个县。每到一个县,都有一天半左右的装台时间,利用这个空档,演员们还进行了两到三场的“文化惠民”演出。
《黄四姐》鹤峰站巡演安排是8月2日至5日,然而到8月1日下午六点时,鹤峰县忽然通知说8月3日、4日县里召开全会,由于鹤峰只有一个室内剧场,导致舞台布置工作不能如期进行,原计划4日晚间的演出也无法进行。若鹤峰站的演出不能顺利进行,将直接影响其他四个县(市)的安排,后经多方协调,决定在县里开完全会后,4日晚上舞美组连夜装台,演员通宵对光,5日演出两场……这个安排夜意味着演职人员至少三十个小时无法睡眠,正当大家担心演职人员的状态时,演职人员用完美的演出征服了鹤峰的观众,当“货郎”一跃而下去救“黄四姐”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朴实的鹤峰人民眼中的泪珠……
利川是《黄四姐》巡演的收官之战,利川也是“货郎哥”蔡呈的家乡,而是否参加利川这一站的演出,也让蔡呈纠结了很久,因为他的妻子已经进入预产期,他的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蔡呈的妻子鄢静也是湖北省民族歌舞团的职工,她看出了蔡呈的矛盾心理,便对蔡呈说:“你安心去参加演出,家里有妈妈照顾,没事的。”在利川演出期间,蔡呈的女儿出生了,他们给女儿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跳跳(哥哥叫唱唱)。
在巡演的四十天里,七十多名演职人员几乎“放弃”了家庭,没有陪孩子过暑假,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有的演员中暑了喝一瓶藿香正气液后又上了舞台……正是这样的凝心聚力,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又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
热心助力 父老乡亲掌声响亮
“你初一来不来嘛?”
“初一我不来呀。”
“初二来不来嘛?”
“初二也不来。”
“那你几时来嘛?”
“今天不得空,我明天要砍柴,后天才到四姐家里来。”
这是《黄四姐》里最经典的唱段,在咸丰场和巴东场演出的时候,有观众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道:“黄四姐”是和“龙船调”齐名的一首土家经典民歌,我们希望“黄四姐”天天有空,能到我们这里来。受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黄四姐”没能回到“娘家”,而是在恩施民族大剧院举行了建始专场的演出,一位自行驱车专程到恩施的建始观众对笔者说:“‘黄四姐’起源于建始,当它成为音乐剧搬上舞台之后,我们就热切盼望着能在建始演他个三五十场,我听到了从小就熟悉的曲调,我看到了活生生的‘九佬十八匠’,我感受到了土汉之间纯美的情感,每当听到‘黄四姐’的歌声,我都热泪盈眶。我还是热切的盼望着《黄四姐》能够回‘娘家’唱一唱!”
在鹤峰,一位75岁的观众叫谭维衡,他看了鹤峰巡演第一场之后,拉着燕冰团长的手,连说这个作品了不起,更令人感动的是,晚上的第二场演出开始前,老人冒着夏日的高温,买来两件矿泉水,自己搬到后台,看望演职人员。谭老说:“恩施有那么多优秀的民族文化,这部《黄四姐》,将恩施的民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才是文化工作者应该有的态度。”
在来凤,有一位年仅29岁的工作人员,他叫赵建国,是来凤县委宣传部负责巡演工作的具体联络人,我们到来凤当天是星期天,他在拍婚纱照,照片一拍完,他就来我们下榻的宾馆再次确认所有事宜,别看他年纪轻轻,但是所有事务都安排得细致周到!
在巴东,为了让更多的父老乡亲欣赏到《黄四姐》,巴东电视台利用新媒体直播的方式,将两场演出都进行了直播,收看直播累计达五万人次;在利川,利川人民广播电台还邀请团长燕冰,主演张明霞、蔡呈做客《你好,利川》大型直播节目,向听众朋友介绍了《黄四姐》背后的故事;在咸丰、在来凤,当地媒体从巡演预告到现场特写、从演员风采到观众反响等多个角度采写了多篇报道,一时形成了“刷屏”状态,每个转发的“朋友圈”,充满了民族自豪感!
八个县(市),十六场演出,直接观众一万五千人以上,通过各种报道和直播了解《黄四姐》的人次便难以估量。在演出现场,掌声和喝彩声一阵盖过一阵,每一场演出谢幕之后,观众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正如湖北省文联秘书长、《黄四姐》制作人彭华同志在《黄四姐》巡演启动仪式上所讲的一样:“好戏是磨出来的,这样一部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大奖的艺术作品,我们不能将其搁置高阁,更不能孤芳自赏,艺术来源于人民,让艺术奉献人民,才是一部艺术作品的归宿和使命!”
恩施州的巡演告一段落,但《黄四姐》并没有就此歇脚,从巡演中总结经验,听取观众给出的建议,再一次修改和完善,为全省巡演、全国巡演,甚至出国交流演出做好准备。
“唱歌就唱黄四姐,喝茶就喝六口茶。今天唱哒明天唱,今年采哒明年发,好人好梦在土家。”这一首主题歌,采用的正是恩施民歌最常用的五句子体,而它所展现出来的内涵,便是无限的希望!
【来源:州文体新广局 通讯员:张世涛 陈刚(责任编辑: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