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老巷、老民居,记录着时光的痕迹,承载着一代代巴东县野三关人的浓浓乡情。位于集镇中心的农亭街,根据宋朝名相寇准来此劝农而得名,在一千年前就是一条商贾云集的古街市。现在,当地政府对这条千年老街进行复古改造,为繁华喧嚣中的人们留住一份乡愁。
野三关,地处鄂西屋脊——绿葱坡山脉南麓,是北纬三十度线上自江汉平原进入中西部的第一个海拔至高点,是“离东部最近的西部,离平原最近的高山”。
它东距宜昌、西达恩施均只有百公里,是两点间的中点,是过境恩施州的318国道、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三大陆路通道东大门。
土家族火塘陈设▲
野三关,原名“劝农亭”。北宋寇准任巴东县令时(公元981-983年),曾来此劝农弃猎稼穑,教唱《劝农歌》——“苍天在上,厚土在下,效我神农,五谷丰登,挽草为界,定居稼穑,厚土归民,传之子孙”。后人建亭纪念,名“劝农亭”。
“劝农亭”▲
寇准▲
清雍正八年(1730年),巴东县衙将距县城西南350里的野三关巡检司移迁至劝农亭,劝农亭遂被“野三关”替代。
据考证,野三关(明嘉靖所纂巴东县志中又名野厢关)巡检司最早设在野三口,位于现今清太坪镇大堰塘村清江与野三河交汇处,是施(恩施)宜(宜昌)古道上巴东、建始两地隔河为界的关隘。巴东县清太坪镇思阳坪村清江北岸的一处古驿道上,曾发现一块清光绪十六年(1891年)的禁盗石碑落款为“宜昌府巴东县野三关分司”,野三关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施宜古道,最早记载于战国时期,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后,历代战争及官民避三峡之险而从陆路入川,多经该路。
明初,为平定占据川蜀的明玉珍,明颖国公傅友德率军开道取道川蜀,施宜古道有所发展。光绪三年(1877年),王庭祯到任施南府知府以后数年间,施宜古道的路线进一步改良、路况大为改善,最终形成了起点宜昌,经高家堰、贺家坪、榔坪、关口垭,进入巴东境内,沿汪家岭,经泗渡河、野三关、界牌垭,至野三河(巴东境内的路段又称“银大路”),随后入建始高坪、红岩寺,从崔家坝入恩施,古道多为宽约2米的石板路面,全长400余里。
出农亭老街后,去往张家村的一段施宜古道,芳草萋萋,人们仍在行走。
野三关一直是武陵山区里繁华的商业古镇。如今的野三关“千年老街”——农亭街沿施宜古道边东起大水井,向南延伸长约1500米,街道宽6米,中有一岔街连接着银大路遗迹“十八步”(一整块倾斜的巨石上凿刻有18步台阶而得名),街道旁房屋多属两层木质(板壁屋)结构的私人楼房。解放前,老街公房只有小学、简易师范、乡公所、普善堂、汉王庙玉皇阁等建筑,面积共计约1000多平方米。
繁昌旅店见证了老街当年的繁荣▲
老街在清乾隆年间已是巴东的“十八集市”之一,建国后直至60年代末,仍是野三关的商业中心地带。挑夫马队的繁盛,也推动了餐饮、驿栈行业的兴旺,古道上呈现出“五里一小店,十里一大店”,“灶里不熄火,路上不断人”的繁荣景象。
《巴东县志》记载,清末,野三关设有猪行、粮行各一所,商号数十家,并由宜昌、宜都、松滋、沙市等地商人,来此出售土布,贩运猪羊,收购桐油、土漆、药材、兽皮等山货特产。
清代巴东县志对农亭街汉王庙的历史记载▲
民国年间,黄陂人阙氏在此开设商号“德盛生”,后改名为“胡福记”,经营布匹、绸缎,收购山货。野三关外来经商药材、杂货、饮食客栈的122家,加上原有商号商业体量共计达180家。私营旅栈,有只设统铺的,也有还为歇客提供“打火”(客人自备粮食,店家供炭火、小菜)的号栈,有骡马店。逢“戊”日赶集,忙月入市者数百,十冬腊月入市者更多。
直至1960年1月,全程71公里的绿(葱坡)清(太坪)公路通车,新修的泥结碎石路从野三关老街西侧街道背后平行而过。新修路面宽阔,人们沿路为市,一天天逐渐繁华起来,老街却日渐清冷。
街区鸟瞰▲
野三关历史久远。老街向南5公里的岩湾洞,1968年4月中科院袁保印等5名科研人员在此考察,从出土的“龙骨”中发现一颗“南方”古猿第一臼齿化石和20余种伴生动物化石。《中国土家语地名考订》(200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书中记载,“水”土家语称“车”,“车沟”(野三关集镇西北5公里)由水沟得名。“十二岭”土家语称“舍岭”,“舍”为“猴”,“十二岭”(野三关集镇向南7公里)因山岭有猴出没得名。
清雍正十三年后,改土归流力度空前,汉化程度也随之加剧。野三关,既是土家文化的外延地,也是最早承接汉文化的滩头地。“车沟”一词中,车为土家语,沟为汉语,土汉语融合并存的例子不胜枚举。现今残存的一些墓碑和古迹建筑,从那些翘檐头、圆角门桥上,不难发现,荆楚下江文化已以巧妙的方式楔入土著风格。
老街靠商贾延续,老镇也因经商闻名。改革开放初期,当人们还习惯于吃住在当地“人民旅社”的时候,野三关镇上出现了两个最早的个体小饭馆,一个是千年老街南门的“喝二两”,另一个是镇北的“姊妹饭店”,1993年的《人民日报》以《野三关镇经商妹》为题进行了特别报道。30多年过去,太多人对它们耳熟能详,这两个名字现已成为镇上两处地段名称。1992年,野三关被录入《中国著名乡镇》丛书。
翻拍当年用木板搭建的姊妹饭店老照片 毛国寅 摄▲
毛国寅 摄▲
2016年重阳节,投资1千多万改造复建的土家文化休闲商业街区——野三关千年老街,在“复古”雏形中开街迎客,“整旧如旧”的千年老街上,市井商铺、居民院落、四合天井向游客们再现了昔日繁华。走在青石小街上,恍惚间,梦回千年。
市民正从“喝二两”老店门口经过▲
野三关盛产白酒,图为三峡酒业公司酿酒发酵车间▲
老街内景▲
来源:恩施发布
责任编辑:谭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