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杨小玲参加“党代表通道”第二场采访活动。(人民网记者 柴哲彬 摄)
人民网武汉10月19日电 (肖璐欣 张沛)19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党代表通道”第二场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一楼中央大厅北侧举办。湖北省十九大代表杨小玲走上通道,接受中外媒体记者采访。
“大家好,我叫杨小玲,是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的舞蹈老师,我的学生听不到声音也不会说话,所以27年来,我一直陪伴着他们,和他们做朋友,他们也特别喜欢叫我杨妈妈。”杨小玲一边打着手语一边介绍道,“我和孩子们主要通过手语交流,用心与他们沟通。”
“这么多年真的特别特别爱他们,也特别想把他们带到更高的舞台,所以在2005年春晚舞蹈《千手观音》、2008年北京残奥会上都有孩子们成长的汗水。这几年,我把汉绣、剪纸、叶画等国家非遗文化引进到了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掌握一技之长。”杨小玲说。
杨小玲身上戴着一条蓝色的围巾,是孩子们的汉绣作品,孩子们让她一定戴到北京来,把他们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大家。杨小玲用手语说出孩子们的心声:“祖国,我爱你。”
党代表通道上一名记者向杨小玲提问:“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应该使它成为国家教育的重要领域。但是呢,我们能够感受到特殊教育反而处于教育事业中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多部委也联合出台了提升计划。作为资深的特教老师,您觉得在特教领域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着重发展?”
“非常感谢大家对特殊教育的关注,18日的报告中谈到了教育事业,尤其谈到了办好特殊教育。其实对我们来说,心里感到特别的舒服,也感觉到特别荣光。”杨小玲回答道,“在未来的几年,除了做好基础教育之外,可以重点从融合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康复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努力。融合教育就是让有一定学习能力的特殊的孩子进入到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当然国家也要给他们更多政策上的支持,比方说资源教室的建设,还有特教老师的培训,让融合教育更能够发展更好;其实特教的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有30多年,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其实就是要去拓展它不断地去改革创新,探索适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工匠人才,更好地让他们为这个社会服务。还有康复教育、学前教育等等都是我们特殊教育将来发展的方向。”
今年7月份国家出台了《第2期特殊教育学校三年提升计划》,杨小玲相信在以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会更加美好。
来源:人民网-湖北频道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