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螺旋登八峰,壁立千仞尽葱茏。
村创工企亿元值,山造林场八万松。
医化精品通四海,学府仪器入九重。
海市蜃楼今犹存,明珠照亮深壑中。
此为省老领导王生铁上世纪90年代欣然写下的“赞八峰村”。
彼时,鹤峰县八峰村,是我省“边远山区致富奔小康的一面旗帜”,全省村级党组织十面红旗之一。
带头人姚绍斌,曾连任五届全国人大代表,获得全国劳模等荣誉称号,并作为全国优秀基层党组织代表进京受表彰。
沉寂多年了!作为媒体人,我们知道,市场经济大潮汹涌,那商品生产“惊险的一跃”可以带来巅峰的辉煌,也常潜伏着跌落、失利、溃败的风险!就是因为 一场与大集团的“联姻”,八峰村当家企业“八峰药化”被转移掌控权,后来又以“资不抵债”进入破产重整。虽然至今企业仍在、生产继续、产品旺销,去年年利 税仍有三四千万元——但因产权转移,这一切与八峰村不相关了。
“好不容易生养的亲儿子,转手就是别人的了”。教训是沉痛的。眼皮下的“八峰药化”成了八峰人心中永远的痛。
就此倒下了?一蹶不振了?八峰村如何?姚绍斌怎样?
带着重重疑问,8月中旬,我们攀上了八峰村。
还是连珠炮般的语言,还是激情似火,还是那个充满自信的姚绍斌。他说,怎么样?你们看看,八万亩林场蓄积量更大了吧?生态环境更美了吧?村民生活更好了吧?
对我们关切的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问题,他毫不回避:资产数以亿计的“八峰药化”在我手里丢了,虽然相关权益仍有争取空间,但目前,村里家家户户 的股份都没了,乡亲肯定该怨我这个曾经的“董事长”,我认了。可我也想,风物长宜放眼量,“八峰药化”作为社会财富还在扩充,利国利民,好。我现在感到欣 慰的是,村民仍然信任我,我们43名党员拧成一股绳,仍然选我当村支书。自丢了“八峰药化”后我们第三次创业,又是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家家户户入股办“八 峰生物”集团公司,已经办成了特色养殖场、生物有机肥厂,去年创收2400多万元,也有了几百万利润。
说起来,八峰村第一次创业,是高中生姚绍斌回村后,带大家治山引水造林,栽下的柳杉树苗,现在长得要双臂合围才搂得住了。第二次创业,就是办企业,办成了“八峰药化”。不因创业艰难、困危而止步——第三次创业,他们齐心协力在错误和挫折的泥淖里挺身站起!
山路弯弯,姚绍斌和村主任老谢带我们实地踏看特色养殖场、生物有机肥厂。一路上,他们壮心不已:到2020年,特色养殖场由现在20万羽扩大到100万羽,生物有机肥发展到年产5万吨。到那时,一个八峰村集体经济高水平时期又将到来。
难不难?姚绍斌说,难,更要迎难而上。他说,“八峰药化”一场大失误村里的确有损失,但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摔倒就得快爬起跑,怨天尤人有啥用?有 人说姚绍斌辛辛苦苦这些年,一下回到几十年前,到老还是一个村支书。我自己不这么想。1974年回乡,那时我身高才一米五二,瘦精精的,有个啥?是党培养 我、乡亲支持我,上下一心想的是改变贫困面貌富乡亲。后来我入了党,转了干,还持续当了36年村支书。八峰富了、名声在外了,是大家拼着干出来的,不是我 个人有什么能耐。我今年过了六十,身高力壮,感党的恩乡亲的情,只有牢记入党誓词去做,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谢主任告诉我们,如今老姚从国家干部岗位上退休了,一门心思在村里,今年离开八峰的时日也就更少了,包括到外跑企业业务,加起来也不到一个月。
八峰,早年在海拔1300米的制高点上,建有一座八角亭。登上亭顶,放眼四周,群山耸翠,南面山间一线山道曲折逶迤,绵延无已……
在此重温“赞八峰村”,我们深深感悟的是,不忘初心,一意前行,又有什么艰难险阻是不可逾越的呢?
原题:跌宕激扬守初心——访八峰村党支部书记姚绍斌
来源:湖北日报 记者 蔡华东 李彦睿
(责任编辑 罗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