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卫生计生委关于征求《恩施州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修改意见的公示
根据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恩施州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 规划(2016-2020年)》,恩施州卫生计生委起草了《恩施州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请结合实际,提出 宝贵意见和建议,公示截止日期:2016年8月25日。
联系人:阮熔
联系电话:8228163 13367185181
邮箱:1105430647@qq.com
恩施州卫生计生委
2016年8月17日
恩施州中医药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征求意见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为全面 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在更高起点科学谋划恩施州中医药事业发展,更好地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健康恩施”服务,根据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恩施州卫生计生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恩施州中医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五年,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扶贫攻 坚战役的推进,全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健康需求不断增加,中医药在健康服务业发展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作用更加突显,圆满完成了 “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任务,中医药事业成就显著。
中医药事业发展规模持续壮大。“十二五”期间,全州先后有6家中医院安排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全州中医院的服务条件和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医疗业务大幅度增长。
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实施“建设名院、打造名科、培养名医”的“三名”战略, 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州评审确定3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和5家二级甲等中医院。全州建成国家级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4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21个,州级中 医重点专科16个。通过实施中医药基层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全州共建设78个国医堂,7个“名医堂”、7个“养生堂”、34个“知名中医工作室”,14个湖 北省示范国医堂。利川市命名为“湖北省农村中医药工作十强县”,全州建成25个示范乡镇卫生院,283个示范村卫生室。
中医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十二五”期间,全州获评“湖北中医大师”1人,获评“湖北省中青年知名中医”7人,开展两届“恩施州中医药大师名师”表彰活动。注重对中青年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实施恩施州“中医药人才春苗工程”。
中医药传承创新成效显著。建立2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鼓励“师带徒”,传 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所有中医大师、名师都带有1-2名徒弟。州民族医院、利川市民族中医院、建始县中医院确定为湖北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巴东 县作为中医药免费治疗艾滋病试点单位,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中医药预防保健加快发展。所有县级以上中医院都设立治未病科和中医养生堂,积极向社会提供中医体质辨识、冬病夏治、冬季进补、穴位贴敷等中医药“治未病”特色服务。基层医疗机构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开展中医药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
中医药文化日益繁荣。全州各级中医院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从外观设计和内部 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国医堂进行中式风格的装饰,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风格和浓郁的中医药文化特色。举办各种形式的中医药科普知识讲座,广泛宣传 中医药知识,不断推进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
(二)“十三五”中医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医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中医药发展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 上,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国务院印发实施《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将中医药发展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 置。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州委、州政府高瞻远瞩,作出了五州战略和把大健康产业作为第七大产业链来打造的战略决策。中医药天人合 一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诊疗模式和“治未病”的健康理念与当今人们的健康观念相一致,与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相吻合,中医药所提供的医药调理、康复理疗和养 生保健等服务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医药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和深厚的群众基础。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将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发挥。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对中医药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医疗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改革,将进一步释放人们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中医药特色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经济社会新常态将激发中医药巨大的发展潜力。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是加强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中医药必须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挖掘和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坚持继承创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当前个 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渐成主流,不仅与中医药辨证施治理念和个性化服务相一致,也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 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提升全州中医药服务的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为恩施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二)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以强化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推动健康产业发展为目标,优化中医药资源 配置,努力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中医药协同创新的科技支撑体系。全州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设施 设备基本齐全,基层中医药人员配置达到标准,基本满足城乡居民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争取到2020年,我州中医类别床位数达到4000张,康复类 床位数达到800张,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院床位数0.86张。100%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国医堂,8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
“十三五”期间,恩施州城建成一所中医医疗、预防、保健、科研、养老康复的独立非营利性的三级中医医院,预计设置医疗床位500张,养老床位2000张。鹤峰县人民政府按照规划要求,恢复中医院设置,完成中医院建设。咸丰县、建始县、宣恩县中医院完成整体搬迁。
(二)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能力提升工程
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按照要求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建 立“国医堂”;加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加强对口帮扶,三级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县级中医医院,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对口帮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 能力建设,组建医疗联合体,开展县乡一体化服务。
(三)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和健康养老中的作用
开展中医药预防和治疗慢性病的研究,在慢性病和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发挥中医药作用。发展 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所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均与养老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合作,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支持中医 医疗机构将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开展上门服务、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建设一批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
(四)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全 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等人才培养、聘用工作。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到2020年覆盖所有县。培养基层中医药骨干人才,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 水平。建立吸引、稳定基层中医药人才的保障和长效激励机制,鼓励毕业生、离退休老中医药专家、在职在岗中医药人才到基层服务。
(五)强化中医重点专科建设
通过创建中医重点专科,突出中医药特色,集中人力、资金,全力扶持中医重点专科发展,强化科学管理,培养专科人才,形成专科梯队,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扩大知名度,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治、治有专药、人有专长”的专科专病诊疗体系。“
(六)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
恩施州创建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项目),开发和丰富中医药健康旅游线路和产品,优化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环境,推进标准化和专业化建设,加强市场监督和管理规范,促进健康有序开展,不断完善中医药健康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七)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
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创办医养结合的中医医疗、保健机构和养生康复机构,鼓励支持有资质的 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在基层开设中医诊所或个体行医。支持符合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非公立中医医疗机构在医保定点、科研立 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与公立中医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对其在服务准入、监督管理等方面一视同仁。
(八)依法加强基层中医中药监督管理
强化中医监督管理,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各项中医药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加强中药 使用管理,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合理使用中成药。加强中药质量监管,严格规范中药饮片采购程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审核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企业资质,严禁假 劣中药进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个体诊所。
(九)做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开展确有专长和师承培养
鼓励采取名老中医带徒弟的方式,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所有中医大师、名师都带1-2名徒弟,挖掘中医药技术资源,对民间验方进行收集出版,加强对恩施州知名中医的学习和宣传。开展中医大师评选活动,营造全社会尊重中医的良好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州及各县市人民政府建立中医药工作协调机制,切实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问题,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各部门要在职责范围内,加强沟通交流、协调配合,形成共同推进中医药发展的工作合力。
(二)保障经费投入
各级政府要逐步增加投入,完善相关财政补助政策。重点支持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重点专 科建设、人才培养、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将中医药事业发展投入与其他医疗卫生投入相衔接,制订有利于公立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 优势的具体补助办法,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适宜技术与服务。各级政府要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中统筹考虑中医药发展需要,扩大中医医疗、 养生保健、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等用地供给。
(三)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同步推进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研究制定并实施差别化的医保支付、价格调整、绩效考评等政策,着力建立起维护公益性,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公立中医医院运行新机制。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合理确定中医病种付费标准,鼓励提供和使用中医药服务。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进一步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不断提高基本药物中成药质量。积极推动公立中医医院参与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来源:恩施州卫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