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一个生态之梦,青山绿水是标志。
有路,一条生态之路,绿色产业是特点。
有目标: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环境规划和有序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健全生态文明机制体制,建设美丽恩施。
在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过程中,如何让生态和产业融合,产生聚变,带来效应:加快推进“绿色增长极”崛起。
一个绿色增长的目标
恩施州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国家中部地区崛起、国家长江经济带、湖北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等各政策实施的交汇点,应主动利用战略机遇,大力实施“生态立州”战略,加快推进“绿色增长极”崛起。
这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内在要求,也是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的必然选择。
目前,恩施州正处于产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期。随着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进一步严格,环保压力将越来越大。
因此,要坚定不移地抓保护、抓治理,更要坚定不移地抓源头、抓产业,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努力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
发挥绿色优势,以现代烟草、茶叶、畜牧业、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产业和大健康等绿色“产业链”为主导,强化节能环保,发展富硒产业,构建绿色循环低碳产业体系。
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万亩乡镇千亩村”工程和“六百双五”工程,积极建设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科学有序开发水电、风电和天然气;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35家,“恩施玉露”茶、“思乐”畜产品等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依托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板块和全国知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生态文化旅游业成为重要引擎产业。
大力发展富硒产业。充分利用“世界硒都”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把富硒产业发展和富硒品牌打造作为提升州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培育一批硒产品研发企业,成立了州硒研究院,建成了国家唯一的硒检测中心,成功举办“硒博会”,推进恩施“中国硒谷”建设,推动硒产业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新型健康产业体系。
一张含金量足的名片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恩施旅游发展带来新契机。
恩施大峡谷,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国家5A级景区,正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缩影。
目前,新引进的华侨城集团拟开发鹤峰旅游资源,正编制旅游规划;全国百强旅行社峡州国旅在县市新设立6家分公司,云南、上海等地多家企业考察恩施旅游PPP项目……
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加大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力度,强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把恩施打造成武陵山旅游圈的核心板块、承接湘鄂渝黔旅游的枢纽,以及全国户外运动健身、绿色生态文化与健康休闲养生的知名旅游目的地。争取到2022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0亿元。
充分发挥农业、林业等资源要素与旅游的融合效应,大力开发不同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着力打造旅游特色村和乡村旅游精品。
建始小西湖、利川苏马荡依托自然气候资源打造乡村避暑度假基地,宣恩伍家台、咸丰麻柳溪依托茶叶基地打造乡村农业观光度假基地,恩施盛家坝小溪依托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态打造隐居乡村的养生休闲度假基地。乡村生态旅游成为全州旅游经济新亮点。
生态旅游红利释放。5年来,全州游客接待人数由1062万人次增加到3700万人次,年均增长28.3%;旅游综合收入由51亿元增加到250亿元,年均增长37.6%。
一个绿色示范的梦想
生态文明建设孕育新的发展机遇,推进了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全州,一片片茶园染绿一方山水,让人心旷神怡。
茶叶只是绿色产业之一。
5年来,全州茶叶产业链综合产值达80.2亿元,畜牧产业链综合产值达111.3亿元,清洁能源产业链综合产值达58.8亿元,信息产业链综合产值达32.1亿元……
同时,依托农业拓展功能,建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7个,省级观光农业园区达2000余个……
6月的咸丰县黄金洞乡麻柳溪村,青山环抱,吊脚楼鳞次栉比,蜿蜒小溪穿村而过,农村建得更像农村,留住了乡愁。
将产业和城镇化结合起来,把绿色生态和城镇特色结合起来。近年来,恩施州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目标,广泛开展生态县市、生态乡镇、生态村、自然生态保护区和生态旅游示范区等创建活动,成功创建了1个省级环保模范城市、6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个国家级生态村、20个省级生态乡镇、289个省级生态村、3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先后争取各级资金近3亿元对全州近300个村庄实施环境连片整治,使全州部分景区周边、公路沿线及传统村落的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初步形成了具有恩施特色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模式。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从山峰到河谷,从森林到农田,绿色生态梦无处不在。
此外,积极引导生态文化建设,将生态文明有关知识和课程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深入推进“全民环保行动”,大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建立生态文明单位退出机制,多层次、多领域强化生态文明细胞工程建设。
生态文明是昨天播下的种子,是今天萌出的绿色希望,更是明天收获红利的一条民生通道。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目标渐行渐近。
来源:恩施新闻网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