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里,熊孩子们跟脱了缰的野马一样,外出时间增加。学校放假交通安全可不能“放假”,应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无论是家长带孩子出门还是小伙伴们一起外出,都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教育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
每逢放假,学校都会再三强调交通安全,然而,部分学生一放假便放松了自己,把老师的话当成耳边风。
今年暑假刚开始,4名学生没钱回家,便沿恩来高速行走,时而追逐打闹、时而推着行李箱奔跑并示意过往车辆停车,准备拦顺风车回家。
当时正值高警晚饭时间,监控中心视频巡查发现4人后,高警恩来大队民警放下碗筷,经过10多公里沿路喊话搜寻,终于在来凤至恩施方向的黄土坡2号隧道出口应急车道上,发现了4名拖着行李箱疲惫不堪艰难行走的孩子。为了不让他们受到惊吓,民警放慢车速,在快要接近他们身后的同时,果断将其拦截并转移到路边安全地带。
询问得知,这4名学生是初中生,家住湖南龙山县农村,放假回家时,他们身无分文又迫不及待地想回家,4个学生商议,沿临近高速的山路步行,然后扒开高速公路防护网,进入高速公路主路,想拦下顺风车回家。
民警迅速将他们带上警车,耐心细致地进行批评教育,让他们明白行人上高速是违法行为,在高速公路上拦车、搭乘车辆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经过一番说服教育后,4名学生纷纷认错并保证以后绝不发生类似的事情。
暑假期间,部分学生还会骑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学生违规驾驶的现象并不鲜见。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以为开摩托车很威风,是突出个性的表现,对违规驾驶的危险性没有足够的认识。
根据规定,未成年人12岁才能骑自行车,16岁才能驾驶电动车,18岁取得驾照才能驾驶机动车。而现在,不少学生没有到规定年龄就驾驶机动车,危险系数增大。
初中生刘荣,父母在外打工,只有爷爷奶奶看管。父亲的摩托车留在家里,他便拿来骑,经常带一两个朋友一起去洗澡。7月15日,在一转弯处与货车错车时,他一慌神,滚到公路坎下农田,所幸只是摔了些皮外伤。
州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分析称,暑假期间多数学生处于相对自由状态,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无法形成有效监管,不少中学生在此时外出活动大幅增多,无形中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学生大多好奇心强且具有冒险精神,马路上追逐、嬉戏,或者为了少走点路选择翻越栏杆、横穿马路等,导致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学生交通安全常识缺乏,对行走规则及机动车行驶特点不明确,更不明白违反交通法规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暑期安全网需各方共同构筑
暑假期间,学生发生交通事故,与家长疏于监管有很大关系。
记者了解到,一些家长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管教;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十分淡漠,要么对孩子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要么以身试法,给孩子负面教育。
家住宣恩的刘女士,在外打工,在幼儿园读书的儿子留在家里,让老人帮忙照看。
由于住的地方靠近国道,车辆多,刘女士隔三差五的就给家里打电话,嘱咐老人多盯着孩子,不要让孩子到公路边玩耍。
“以前,交通安全意识还是不够,去年的一起车祸,教训深刻。”刘女士介绍,去年,她侄儿放学后,老人去接他回家时,准备在街上买点东西,一时没有注意照看小孩。结果,小孩自己穿马路,被一轿车撞倒在地,肩膀处骨折,被送往医院救治。
“家长在孩子暑期交通安全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恩施州交管局相关负责人称,要减少悲剧发生,除加强对中小学生户外活动的管理外,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暑期交通安全教育,同时采取必要的监护措施。暑假期间,家长要言传身教,督促孩子加强交通法律法规的学习,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表率,给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要快乐安全度过暑假,还离不开交管部门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交管部门得拧紧道路交通安全“阀门”,尽可能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州交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安部7月1日召开暑期交通安全隐患集中整治视频部署会,就暑期交通安全隐患集中整治相关工作进行安排,要求深入排查隐患、着力整治问题,全力维护暑期交通安全形势稳定。
恩施州在做好风险排查的基础上,开展为期两月的暑期交通安全大整治,集中检查公路客运、旅游客运、危化品运输企业,集中约谈违法突出的问题企业,集中比对大中型客车的使用性质,排查重点车辆、驾驶人和动态监控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提高路面管控力度,确保暑期道路交通安全。
为了教育警示学生家长,州交管局还在其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上,发布学生暑期交通安全提示。
学生暑期交通安全十大建议
1、横过道路时,学生应走斑马线等过街设施,同时尽量减少多人并排行走。幼童要在家长的看护下,确保与车辆保持安全距离,车辆在发现有学生过道时,要减速慢行,注意避让。
2、外出骑行的中小学生,建议佩戴头盔等安全防护装备,骑行中应在自行车道内行驶,禁止在市区或城镇道路上骑车带人、相互追逐,杜绝双手离把或手中持物、接打手机等危险行为的发生。
3、乘坐公交时,应在人行道上等候,下车前要提前观察瞭望,确保安全。同时杜绝在公交车车头处绕行后横过街路,防止过往车辆因观察死角等原因无法及时反应而引发交通事故发生。
4、在停车场等机动车集中停放场所,家长应注意观察瞭望,加强监管,避免孩子在车辆的视觉盲区或停车场进出口单独活动,或在过车通道嬉戏打闹。
5、儿童乘车时的习惯也不容忽视。儿童应坐在后排,并使用安全座椅,不要坐副驾驶的位置,现在的很多汽车都配备有双安全气囊,一旦遇到险情气囊爆开,其巨大的冲击力对儿童矮小的身体会造成伤害。
6、家长驾车载孩子外出游玩时,不少开车的家长会同意孩子从天窗探出身,觉得这样很好玩,其实很危险。而且身体探出车外也是交通违法行为,即使驾驶员放慢车速,如果前方有事故需要紧急刹车,或后车有车追尾,由于惯性,将身体伸出天窗外的孩子也很有可能受到严重伤害。
7、乘坐客运车辆,请到正规的客运场站购票乘车,不要乘坐私揽客源的“黑车”。
8、在停车下车前,家长要在反光镜中仔细观察后方是否有车辆行驶过来,不要车还没停稳,孩子就急切地开车门下车,这样容易发生意外。
9、家长应告诫子女,禁止乘坐无证照、违章超载车辆等运输工具,且不准未满12周岁的学生骑自行车上马路,更不能让没有驾驶员资格的学生驾驶摩托车和其它机动车辆,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10、滑板、轮滑、平衡车之类的代步工具也不应在马路上行驶,有些学生趁着暑假学滑板、轮滑,应注意场合,要学要玩应该在封闭的区域内行驶。“防患未然”不仅仅是句口号,安全提醒与警示要做在前,别等意外发生才后悔莫及。
来源:恩施晚报
(责任编辑 郜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