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岁,本是成家立业的时机,然而对于恩施州巴东县清太坪镇樱桃水村的谭海波来说,这些离自己似乎有点遥远。因身患强直性脊柱炎,瘫痪的他只能与轮椅为伴,生活不能自理。但他不向病魔屈服,拖着病体,推着轮椅,在大山深处义务给留守儿童补习功课,至今已坚持5年,有的娃还考上了大学。
▲ 谭海波在家中辅导孩子功课
小学三年级时突然发病
高中上了几个月无奈辍学
谭海波的家,在清太坪镇一处海拔超过千米的大山深处,群山环绕。贫困家庭出生的他,自小就听话懂事,既是父母心中的乖儿子,也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
读小学时,谭海波成绩总排在班级前几名。然而上三年级时,命运给他残酷一击:有天半夜醒来,双脚突然肿痛不能正常伸展,更不能下地行走。在当地医院进行止痛和消炎治疗后,谭海波的病情有所缓解,并靠着长期服药读完小学。
到了初中,病情仍不时发作,3年可毕业的初中,他断断续续读了4年多。因长期治病耽误学习,谭海波格外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初中毕业时,谭海波以576分的高分考入巴东一中。2004年进入高中后,病情并未缓解,只学习了几个月,就被迫回家治疗。
一次偶然机会
他办起了免费学堂
辍学在家,加上病痛折磨,谭海波一度很煎熬。从巴东一中回家治疗休息的那几个月,是谭海波病情最不稳定的时候。他整天躺在床上,全身疼痛不止,手不能抬,头不能动,吃喝拉撒全得父母照顾,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5年5月的一天中午,父母出去忙农活还没回来,一只蚊子死死叮咬他的鼻尖,由于手不能抬,脖子不能扭动,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却怎么都赶不走这只蚊子。连一只蚊子都对付不了,这让谭海波感觉看不到前途和希望。
儿子的绝望,刺痛着母亲邓美玲的心。2007年暑假时,邓美玲让外甥向运凯到家里玩。谭海波看到向运凯有很多作业空着不会做,就一一指点起来。一个暑假下来,向运凯的功课有了不小的进步,而谭海波不仅打发了空余时间,还收获了小小的成就感。如今,向运凯已是湖北中医药大学的在读学生。
后来,谭海波开始零星地帮村里留守孩子辅导功课,不仅不收费,有时父母还要为他们准备午饭。直到2012年暑假,自发前来找他辅导功课的留守孩子多达8个,谭海波就索性在家正式办起了免费学堂。
忍受病痛折磨坚持辅导功课
山村留守孩子们越聚越多
长期遭受病痛折磨的谭海波,脸上多了一些同龄人没有的皱纹和沧桑。因近几年病情加重,他的双手食指已经凸起弯曲,无法正常伸直,脖子依旧无法正常扭动。因弯曲的手指无法正常捏合,他翻课本、写字都很费劲。
在谭海波的学堂里,除了本村及邻村的孩子外,还有四五公里之外村子的学生。目前,谭海波正在辅导的孩子多达18人。前不久,巴东二中的师生给他送来了很多课外书和工具书,为孩子们建起了一个书屋。
孩子们抢着给他帮忙
站着上课是他最大的梦想
谭海波教得用心,孩子们学得也刻苦。学生成绩逐渐提高,令谭海波很高兴。更让他欣慰的,是这些孩子们都很懂事。或许是知道他坐在轮椅上讲课不易,这些孩子从不调皮。遇到自己上厕所或者要喝水时,还抢着上前帮忙,有时见他心情不好,学生们还推着轮椅让他到外面透透风,这让他十分感动。
谭海波的病情一直牵动着父母的心。父亲谭元略说,这些年来,他和妻子一直为儿子治病的事东奔西走,从镇医院到县医院,又到恩施州中心医院,还去过广州的大医院。儿子后来被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需要手术治疗,但家中又承担不了巨额的医疗费,这些年一直是靠吃一些缓解疼痛的药应付着。谭元略说,去年他将儿子再度送往恩施州中心医院检查,医生说可以通过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让儿子站起来,但20万元左右的手术费让他一筹莫展。
如今,谭元略夫妇正奔走在筹措医药费的路上,“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作为父母,我们会努力到最后一刻……”
来源/云上恩施、恩施电视台微信号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