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鹤峰县五里乡十字村61岁的贫困户肖昌云正在羊舍投放青草。
“这些山羊可是老肖的宝贝,养得这么好可是来之不易啊!”邻居肖昌国一语道出了肖昌云的心声。
十字村位于五里乡西北部,距乡集镇18公里,海拔落差800多米,有林地14469亩,耕地面积1314亩,其中95%的耕地为坡耕地。
“看到屋,走得哭”,村里交通十分困难。以前八组15户靠一条羊肠小道上山下岭生活了几百年,且田薄地瘦,过怕了穷日子的肖昌云决定走出一条新路子。
2006年12月,刚从福建打工回来的肖昌云就动员村民修通组级路,但是路线长、坡陡、费用高、施工难度大成了“拦路虎”。于是,肖昌云就和添艺木材有限公司进行协商:“以林换路”,决定由添艺公司修通红梅林场到十字村八组3公里的通组黄泥路,八组300亩公山的经济林木由添艺公司负责经销。
“这个想法在当时是很前卫的,好像很难实现,但是我们达成了共识。”十字村党支部书记滕永海说。为了让八组所有农户接受这一协议,肖昌云挨家挨户作工作,最后由村民、组员代表会全票通过这一协议。
“协议签订之后,我们就义务砍路线、定线路。”八组村民田文轩说。为了早日修通公路,全组义务投工投劳100多人次,经过近2个月不间断施工,4米宽的组级路于2007年1月正式通行,15户80多人因此受益。
穷则思变,变则通。肖昌云的大儿子肖志国刚满15岁就随堂兄到外打工,2012年2月决定回乡创业。
“当初,我极力反对他回来养羊。”肖志国的母亲宋桃英说,那时肖志国每个月的打工收入近6000元,且收入稳定,而养羊还有风险,如果创业失败,家里的经济就会更加紧张。“在外面打工觉得漂泊不定,如果创业成功的话就会拥有一份事业。”谈起创业初衷,肖志国说。
为了掌握养羊技术,肖志国一边向乡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学习,一边投资建羊舍和饲料库。2013年4月5日,他从邬阳乡买15只羊,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刚开始养羊的时候,白天要把羊放到山林中去,晚上将羊收回来,忙得连吃饭都没时间。2015年5月,弟弟肖治杰也返乡养羊,两兄弟先后投资近25万元。
“去年卖了20多只羊,今年底还可以卖80只。”肖志国高兴地说,“目前羊场有105只羊,下一步还要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的人养羊致富。”
由于羊场还处于投资期,一家7口人生活比较困难,肖昌云决定让妻子和肖治杰在五里乡紫荆村租房磨豆腐卖。2016年春节刚过,在帮扶干部的支持下,肖治杰和母亲宋桃英开始在街上卖豆腐。
“我每天4点钟起来磨豆腐,8点开始喂猪。”宋桃英说,“每天都非常忙,泡黄豆、磨豆腐、喂猪,生活虽然辛苦,但是觉得有盼头。”
为了节省创业成本,肖治杰通过网络购买黄豆、冰柜等大宗物品,目前可销售的有豆腐、合渣、豆皮、酥肉等近20个品种,日营业额近400元。
“我们虽然分工,但是不分家。”肖昌云说,上半年是羊场需要投入的时候,下半年是豆腐场扩大规模的时候。下一步要更换磨坊的设备,增加豆皮设备,扩大养猪规模,力争形成产业链。
“虽然我是贫困户,但是不能穷一辈子。”肖治杰说,最苦的时候快挺过去了,明年还计划再开办一家餐馆,到时日子会越来越好。
风雨过之后是晴天,肖昌云一家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原标题:【脱贫攻坚夏季决战】日子会越来越好
来源:鹤峰新闻网 见习记者 熊世炬
(责任编辑 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