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寨子里吃农家饭
2016年6月18日,星期六,阴。由恩施快乐鳄鱼徒步队和嗨吧队组织的30名户外队员慕名来到了来凤县大河镇五道水村徐家寨。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古树参天、景色迷人。据谱书记载,该村落几乎全是徐氏人家,为唐朝开国元勋徐茂公后裔,几经波折后在此定居,文物古迹、自然环境 保存完好。民居建筑基本都在200年以上,祖宗牌位上记载清晰可见,此山脉为乌龙山脉,是一条红色之路。当年的兵工厂至今清晰可见,土匪洞穴的传奇故事乡 民们更会娓娓道来,也是影视剧《乌龙山剿匪记》的原型地。该村落古木参天,更为奇观的是在这座原始森林中,有一棵树上天然形成各种动物的图案,惟妙惟肖;屋后有火龙山、青龙山环抱,两侧有清澈溪流绕村而过。门前竹海茫茫,活生生一座天然氧吧!
徐家寨就藏在那大山里
我们在进寨二公里处的公路下坡转弯处开始徒步进入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经铁甲寨、分水岭、高洞湾、高家湾、富足溪,最后到五道水村徐家寨结束行程,全程15.34公里。
原始古朴的森林
初入这片原始森林,各种千姿百态的古木奇树映入眼帘,令人目不暇接。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有的树干、树枝上发出的气根从半空扎到地里,渐渐变粗,成 为支撑树冠的支柱根,形成了独木成林的奇特景观;有的气根缠绕在其它的树上,越长越粗,越长越宽,最后连接起来,把附着的树绞死,形成了独特的绞杀现象。 那纵横交错如蛟龙盘绕的地面根附生着蕨、地衣、苔藓,成为多种植物的“空中花园”,也是这片树林的独有景观,让人叹为观止。而我们就穿行在这样艰险无比的 丛林之中,森林中根本没有路,没有太阳,没有空地。这里的森林是静美的,各种各样的植物和自然生态,让原始、自然呈现出生命伟大的力量。
由于向导也几十年没有进入这片林地,在山林深处我们迷了路,路越走越艰难,头上的树杈越来越多,脸上愉快的笑容被龇牙咧嘴的表情替代,喘息声把最初 相互之间的调侃赶得踪影全无,“小心点”这种礼貌性的用语已经成为实实在在的提醒,看似壮实的树干很可能就是糟木,一不小心就会踏空摔倒,每走出一步之前 都要有试探性的踏踩。所有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挪动着疲惫的双脚,远处望去活像一堆摇摇摆摆的企鹅进了林间。在下山途中,因地上全是松软的泥土,一踩就往下 滑,旁边也没什么能抓住的东西,必须手脚并用,整个身体牢牢地贴住山体,有树根的就尽量抓住,这种丛林里面树根的稳固性比树枝可靠多了,为了快速下山,我 们只能沿着八十度左右的挂坡岩缝依靠绳索和藤蔓滑行而下,惊险万分,但有惊无险!
出山后,队员们紧张的心情得到了舒缓,因为这次深山穿越是鳄鱼队和嗨吧队第一次经历的难度系数最高的一次户外活动,也是所有参加本次户外的队员经历 的第一次高强度、高难度的户外活动,我们看到了只有徒步才能见到的风光,看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植物,见识了野外生存中难能可贵的真挚友情,经历了因为伤痛 和疲惫而进行内心层面激烈斗争的心路里程,测验了自己真正潜在的体能和极限。之后,我们回忆徒步穿越的每一个画面,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也体会到了来自心 灵深处的感动,感动于队友们,也感动于我自己,我为队友们骄傲,也为自己骄傲,因为今天我们做了一件战胜自己的事情,虽然不是惊天动地之举,但足以让我们 受用一生……
迷人古村落
绕着古村寨的潺潺溪流
我们跟随向导进入徒步终点徐家寨,在这个迷人的古老山寨旁,青龙山上的参天古木如一条巨龙一般环绕着山寨,寨子里吊脚楼错落有致,汩汩清泉缓缓地从寨子里流过,寨后一层层用青石垒成的梯田直上云端……这里有梓木、花楠、红豆杉、猴栗、板栗、核桃、青刚、枫香树、金弹子以及许多不知名的高大乔木组成的 小型原始森林,有果子狸、刺猪、白鹭、斑鸠等形形色色的珍禽异兽,进入寨子后,迎接我们的是热情好客、古朴善良的乡民们。据向导介绍,这里虽然贫困但乡民们自觉恪守寨规民约,几百年如一日地守护着山寨的树木和生灵,才有了今天的原始、古朴。
古老迷人的徐家寨位于来凤县大河镇五道水村,距县城60多公里,距大河集镇20公里,全寨64户207人,95%住户均系土家族,以徐姓为主,在此繁衍生息历经600余年。现存大片土家原生态古民居,200多亩古森林和800余亩构建在石板上的古梯田。
徐家寨以古村落、古驿道、古林木、古梯田著名。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山环水绕,五条山溪从寨子中穿流而过,原始土家吊脚楼群保存完好;民风纯朴,民族 文化特色浓郁。寨旁青龙山上,古树参天,景色奇特,是鄂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美的小型原始森林。蓝天白云,小桥流水,古树老宅,构成一幅恬静质朴的画卷……
行走在徐家寨古村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环绕着古村落的长达近3公里的古森林裙带,这也是徐家寨最迷人最引以骄傲的地方。在村子里与几位长者交谈问及 古森林为什么得到保护的缘故,皆祭出徐氏先祖留下的遗训:徐家子孙,刀斧不得入林,青龙山草木不许动一根一叶。于是乎便有了无论谁家建房造屋勿取林中一 木,无论谁积薪拾柴不拾林中一枝一叶。1958年举国上下大兴土法炼铁,大片森林被付之一炬。徐家寨的村民全体出动,一人把守一棵树,誓与古树共存亡,保 住了这片森林,才有了今天的独特风景。
其次是古村落遗存的徐氏家族的千古遗风。古寨历经三次火灾,最近一次已是200年前。史载:入夜,五道水火光冲天,次日瓦砾遍地,唯一屋无损。此屋 正是古寨年代最为久远的一栋建筑,屋中有一木制神龛,龛上有一楠木雕刻对联,上联:茂公朝廷功名显,下联:子孙后代雅人多,横批:万福来朝。其茂公正是徐 懋功,明朝开国元勋徐达就是茂公的传人。达公育有四子三女,他的两个封侯(晋公)之子,因在青难之变一个被囚致死,一个被杀。其孙徐世秀避祸流落至五道 水,以300两纹银买下这片荒野,在一块巨大而倾斜的青石板上建起了自己的家园,即今天的徐家寨。
悠久美丽的传说
来到徐家寨,还有一个值得现代人仰慕的是建在青石板上的800余亩梯田,从徐家寨寨门西望,青龙山首尾相盼,活龙活现。整个徐家寨静静地坐落在一块 白山顶倾斜而下的石板上,梯田居其上,房舍居其下,垂直高度达到1.5公里,横向延伸1公里。据记载:这里原本是没有梯田的一块巨大石板坡,徐氏祖先来到 这里后,即造田引水,休养生息,劈山石砌成田坎,取来细沙垫底,挑来泥土奠基,烧砍荒草溽肥,硬是在这寸草不生的石板上建成了800余亩良田。站在寨子高 处,俯视这层层梯田,徐家寨人的勤劳、智慧和勇敢,无不叫人感慨万千。
徐家寨,山若叠翠,田若悬镜,叶若繁花,泉若流音。在古老吊脚楼里,我们看见寨民怡然自乐。正是:世外桃源,佳景天成!
老人蹒跚行走在通往寨子阶梯上
十二层石板自下而上构成十二级台阶。34栋木房雕栏吊脚,深山峡谷难掩将门之气。“茂公朝庭功名显,子孙后代雅人多。”徐家的中堂书写着祖先的遗训。徐功伟、徐卓然、徐海东、徐朝兵……从这些与众不同的名字不难看出,中华民族光宗耀祖、精忠报国的传统教育在这里繁衍生息。
传说徐家寨的村民,是唐朝辅佐李世民的徐策也就是有名的徐茂公的后代,为了躲避灾祸三次迁徙,从江西到贵州再到来凤大河镇的五道水,在这里经过了无数代人的努力,修建了壮观的山寨和梯田。
村民在古树下悠闲地生活
老乡赶集回来,与徒步队员同行
徐家寨的人自然淳朴,古道热肠,善良实诚。大部分村民都是以农作为生,种水稻和养猪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披星戴月,肩挑背驮是他 们真实的生活写照。由于务农收入有限,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只留下老弱妇孺,但即使这样,村民们都守望相助,互相帮衬,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有难必 助。在困难面前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在集体大事面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毫不含糊。
徐家寨,田园生活的栖息地!
采访手记
徐家寨2012年被列入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示范村,2013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09年,来凤县委、政府启动了徐家寨旅游开发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项目规划编制,并先行启动了部分项目,修建了旅游参观通道,完成了村容村貌整治、古寨精准脱贫项目等先期工程。徐家寨从远古走来,明天一定会更精彩!
来源:恩施日报 吴远平 李德恩 郑之宁 张厚才 文/图
(责任编辑 田祎)